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ID:24648065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_第1页
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_第2页
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_第3页
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_第4页
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角度去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好课?新课改推进后,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有点扑朔迷离。随着教师们视野的开阔、思路的活跃,越来越多的教学新尝试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而对这些尝试的评价,又似乎越来越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了。  当前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很多,评价量规也不少,但我觉得,无论是哪种理论或者方法,有三个问题是授课者和评课者都绕不过去的。第一是教什么?第二是怎样教?第三是持什么样的观念去教?平时听课,我都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去进行观测、思考。这三个问题,既可以拷问一节40多分钟课的价值,也可以拷问一名教师对整个中学历史教育的理解。一旦

2、有了好的观察点,就容易抓住教师授课中的闪光点,又不容易被教师授课中的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所迷惑。  在中国历史教育学会2012年会的珠海会议上,我认真聆听了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的邓晓妮老师讲授的《冷战的起源与反思》一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是从以上的三个角度去进行分析的。  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在一般教师的心目中,“教什么”7根本就不成为问题,课程标准怎么写、教科书怎么写就怎么教嘛。问题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们完全有必要有理由继续追问下去。一般说来,课程标准对我们的教学内容做了基本的要求,我们没有太大的改变空间;而教科书仅仅是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某

3、种可能性,我们拥有较大的发挥创新空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学会“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用教科书又意味着我们需要以课程的观念来理解教学,而不是停留在把教科书当作是圣经的观念上。课程的观念有三个核心内容:一是课程的主体观念――教师就是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都取决于教师本身;二是资源的观念――最好的资源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自己积累起来的,不能够指望某个团体或机构给你提供整套的符合你心意的教学资源;三是生成的观念――最好的课程不是预设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出来的。  反观邓老师的这节课,如果以上述的三个标准来衡量,我觉得她基本能够以历史课程

4、的观念来处理本节课的教学。《冷战的起源与反思》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没有明确要求的课,属于邓老师自己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整合的课。她觉得冷战起源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同时又包含了深刻的思维训练内容和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所以专门把它提取出来讲授。这意味着教师能够不唯教科书,对课程内容的处理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这就是主体的观念。在资源呈现的环节上,邓老师所运用的基本是她所教学生的漫画作品,通过对6幅漫画的评论,建构起整节课的体例。漫画虽然是学生创作的,但当教师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上时,就成为极具教师个人风格的资源,这是独一无二的,是别的教师可以借鉴而不能照搬的。这就是资源

5、的观念。在资源运用的环节上,邓老师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进行,不断深化对漫画所反映出问题的理解,这就是生成的观念。7  本节课的课程观念虽然基本上建立起来,但远未臻于完美的结果,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仍很多。例如,作为教学主题的选择,中学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尤其到了高二复习的时候。但在选择主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主题的价值――是否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是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二是主题的体系,即所选择的若干个主题之间最好存在着逻辑关系,而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  从这两方面看,《冷战的起源与反思》并不算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冷战的起源要反思,那么冷战以戏剧

6、性的方式结束,是否也需要反思?当我们确定主题不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为目标、而是以探究事物的某个环节为目标时,这个主题就不算是上乘的主题。此外,该主题与其他主题之间是否存在逻辑关系,我在看教学设计中也没能看出来。主题间的逻辑关系既可以是内容的联系,也可以是研究方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存在,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整体驾驭能力的高低。  此外,在资源的使用上,学生漫画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一大特色,但漫画并没有运用得很好。本课讲了3个大问题:什么是冷战?冷战缘何而起?反思冷战的缘起。而6幅漫画全部集中在第2个问题“冷战缘何而起”。其实漫画作为一种思想性较强的艺术形式,最适宜运用来讨论

7、的问题应该是第3个“反思冷战的缘起”,而讲述这部分的时候漫画反而退场了,教师以两则文字史料来代替。因此,最好的资源并没有用到刀刃上。在讨论第2个问题时,对6幅漫画的分析逻辑性也不够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说明同一个问题,还是递进关系、对问题的挖掘不断深入?教学中呈现得不甚清楚。  其次是“怎样教”的问题。新课改后,我们极力倡导的是教师要从过去的过分注重教师怎样“教”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怎样“学”7转变。换言之,教师讲得好、表演得好的课不一定是好课,好课的标准是学生有没有收获,学到了东西没有。  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学?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分析。第一个层次是授课形式上,教

8、师是追求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