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61298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日语语言文化特点与日语文化教学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语语言文化特点与日语文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背景下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日语文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日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本文首先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日语文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日语文化日语教学文化特点 一、引言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发展历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矛盾和对立的现象,同时兼具和谐统一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地东方文化―日本文化。 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与某
2、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外语教学包括语言、文化和言语教学三大内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密不可分,二者结合的越紧密,学习者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就越强。不了解文化要学好语言是不可能的。学生只有理解了语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做到正确地使用语言。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心理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对于外语学习都会存在交际障碍和困惑。因此一个好的日语教学过程应当不仅教授不同语境下日语的语言表达,还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不同语言表达背后的文化内涵,4使学生在对其文化的理解中加深对语言现象的领悟。只有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互相渗透,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目的。 本文从分析日语语言特点入手,
3、探讨我国目前日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研究如何将日语文化与日语教学融合的日语文化教学模式。 二、日语文化特点 日本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文时代,以此经历了原初文化、封建社会文化和近现代文化等历史发展时期。从古至今,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它独特的特点,有许多不同于中国、西方文化的发展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日本的文化中,有许多看起来矛盾对立的现象,然而又和谐统一在一起。这种发展历程促成了当代日本文化别具一格的特点。 谈到当代日本文化,首先需要提及的日语的暧昧。日语中的暧昧性表达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在日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言上主要表现为委婉性表达,使用温和、
4、婉转、间接,向听者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也是相当罕见的。日本文化以一种罕见的开放态度,在其历史活动中,先是吸收了中国的汉文化,特别是先秦孔儒的实践理性精神,后又消融了西方欧美文化,铸成了本身的开放机制。然而,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并没有使其成为一锅煮的大杂烩,在其对外开放、广泛吸收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更为深刻的内在的文化容纳选择机制和交融。4 日本文化集自卑感与优越感于一身。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发展迅速,日本拜倒在西方文明的脚下,开始走欧化的道路,对西方列强在日本的强权百般忍让,体现出日本文化的自卑感;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们又用从欧洲学到的东西来向东方国家炫耀,对东方国家大动
5、干戈,不断地向亚洲国家显示其优越感。 三、当前日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日语教育人士对将文化因素导入语言教学重要性认识的逐渐深入,当前国内多所高校在日语专业设置中除了开设传统的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学课程外,还开设了日本概括之类的文化介绍类课程,涉及关于日本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宗教、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从这些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已逐渐被日语教学界所接受,但是也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分离设置。结果使得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无法即时作用于对方。使得学生很难将文化课中学到的文化内涵渗透到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也就发挥不
6、出文化内涵对语言习得的辅助理解作用。 对文化教学的内涵存在理解偏差。目前各高校的文化概况课程所介绍的日本地理、历史、政治、风俗等都还停留在表层文化上,而能被日语语言所用的应该是能体现日本民族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的深层文化内涵,所以如何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贯彻到日语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 四、日语文化教学模式的建议4 根据日语文化特点以及目前日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日语教学模式的建议如下。更新教学理念,认识文化教学在整个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作为日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使用日语时能自觉地排除母语
7、文化的干扰,遵循日本的文化习俗。文化教学应具有密度和深度。教师要把文化教学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树立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观念,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现象中的文化内涵。只有让学生领会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才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真正融合,提高语用能力。树立学生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开一些影视欣赏、文学鉴赏这类的课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