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99789
大小:6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查红霞王燕刘丽(信阳市平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信阳464100)【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369-02【摘要】目的对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卫牛.部制定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和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结果受检样品有米饭1份,子1份,热干面原料1份,呕吐物2份。其中有1份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木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关键词】蜡样芽
2、孢杆菌食物中毒调查2012年9月21Id上午平桥区某中学学生食堂学生早餐后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分析确认这是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1流行病学调查1.1病历定义2012年9月21日在学生食堂早餐的学生符合下列情况为病历:用餐后0.5—6h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胃不适、头痛、头晕等症状。根据上述定义,确认木次突发事件中发病人数为49人。1.2饮食史9月20日午餐和晚餐均为:主食蒸米饭,副食为菜、冬瓜、土豆,同时提供热干面、米线、包子。9^21日早餐有炒咸米饭、热干面、米线、
3、包子、烤热狗。与流行病个案病例饮食史调查情况基木相符,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最可疑的食品为9月21日早餐的炒米饭。1.3临床表现发病人数49人,潜伏期0.5-2小时,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无发热,血常规正常,生命体征正常,绝大多数学生无病容,精祌状态良好。1.4病例分布发病49人分布在5个阶段各班,其中五年级5人,六年级10人,七年级9人,八年级12人,九年级13人。49名中毒患者经抗菌、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全部康复,未出现死亡病例。2卫生学调查2.1在现场调查发现制作炒米饭的主料是9月20日晚餐的剩米饭。据炊事员说剩米
4、饭是用簸箕盛装,常温保存,可能是在这个过程中剩米饭经苍蝇等昆虫或器具的不洁等因素而被污染了致病性微生物。2.2实验室检测食品样品由于早餐的炒米饭已售完,只采集到冰枳的剩米饭1份,包子1份,热干面原料1份。生物样品为学生呕吐物2份。检验结果为在1份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3讨论3.1事件发生后,区政府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疲急预案,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处置小组,区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周密部署中毒事件工作。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执法所抽调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分布特点
5、。采集可疑食品和病人呕吐物标本,及吋检测,指导临床救治。排查安全隐患,通知学校停止使用并封存可疑食物,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3.2结果显示49位学生患者中具有共同进食史,没奋人传染人的现象,中毒因素排除后没冇新的病例出现,患者临床表现为呕吐,其他症状轻微,阳性率也低,这符合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在病例的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是最直接证据,所以这是一起因食用污染蜡样芽胞杆菌的剩米饭制作炒米饭引起的食物中毒。3.3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灰尘和污水中,已从多种食品中分离出该菌,炒米饭是引起蜡样芽胞杆菌呕吐
6、型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夏秋季最为多见,可分为两型:一类为腹泻型一一由不耐热的肠毒素引起的,一类为呕吐型一一由耐热的肠毒素引起的。呕吐型临床表现为于进食0.5—6小吋发病,恶心、呕吐,仅部分腹泻[1]。卫生学调查发现,9月21日早餐中的炒米饭是9月20日晚餐中的剩米饭加工的,在加热过程中因量人而致受热不均,使少量杆菌及其产生的肠毒素没奋火活,造成食用炒米饭的部分冋学发生食物中毒。3.4当卫生监督人员到达现场时,可疑食物、加工现场已清理,采集的剩米饭不是当日学生食用的,另外中毒病人发病后,患者一般会使用抗生素
7、,忽矢了用药前呕吐物的留存,大量的抗生素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率。是这次仅在1份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的原因[2】。3.5学生食堂的食品制作特点是花样少,但每次制作量大,极易造成受热不均匀而使食品原料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致病物质不被火活,因此学生集体用餐中食物的保存尤为重要。食品存放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并注意保洁,应配备足够的食品冷藏设备。存放食品注意生熟分开,生食品多含有大量细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生熟食品不分开,会把细菌污染到熟食等直接入口的食品上去,致熟食品细菌超标[3】。学生食堂要加强防蝇、防尘、防鼠等“三防”设施建设,
8、严防存放食品被污染。学生食堂集体用餐,不使用隔夜剩饭菜,食品加工过程尽可能使用炯、蒸、煮等烹调的方法,减少或不使用爆炒类的烹调方法。注意操作卫生,食品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注意个人卫生。参考文献[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9-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