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ID:24370616

大小:1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_第1页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_第2页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_第3页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我经过两年的历史新课改教学实践,认为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很有特色,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历史线索清晰,主旨鲜明:历史线索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我认为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线索清晰,主旨鲜明。如八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的两大精神财富是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再如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分为两大内容:侵华史和抗争史,如下表所示另:俄国割占北方大片领土,达150多万平

2、方千米。  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不如人教版历史教材明显,我认为应突出强调,故以括号表示。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史,外患频繁,以上历史线索把一场场屡战屡败的对外战争,一次次英勇奋起的抗争,凸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认识到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二、内容取舍

3、精当,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理念:  教科书的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内容取舍精当,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理念。如七年级上册“三国”内容,人教版《三国鼎立》的重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大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下有“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二个子目。其中,三国鼎立是重点,曹操统一北方是难点。人教版的知识网络为:1、本课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将常规课以活动

4、的形式组织学生自我学习,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2、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相长是本课的第二个亮点。3.本课第三个亮点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为一体。我认为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留给师生更多的发挥余地,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理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突出开放性练习的设计,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我认为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富有时代感,并突出开放性练习的设计。

5、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切入点多样化,有的从现实问题入手,引申到历史(从今到古),如材料解析题:  1、一个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一件事。大约有1万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3个人侥幸的逃脱了。这男孩估计这1万人大约有6000人是被俘的军人,而4000人则是平民。这男孩胸部中了一枪,但不严重。——《罗伯特·威尔逊日记》(1938年1月3日)  请回答:“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内一些人一直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

6、真实性。罗伯特·威尔逊当时所写的日记,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答: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罗伯特·威尔逊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举证。某些人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是别有用心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还要警惕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可以有其他合理的说法。日本国内一些人一直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篡改教科书,引起中国人极大的愤怒,世界人民的舆论呼声也非常强烈。本题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联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史政结合紧密,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

7、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有的可从古代历史再牵引到现实问题上(从古到今),教师可自由发挥,如材料解析题:“观察下面三幅反映不同时期台湾地位的地图:图一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局部),图二19世纪末中国示意图(局部),图三抗战胜利后中国示意图(局部),请根据三幅地图,指出台湾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本题可引申补充:“请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写一篇台湾回归的畅想。”台湾问题是很现实、很敏感的热点问题,本题可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增强学生时代责任感,树立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和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