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摘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巧用心智,精心设计,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难问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艺术性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在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之后的《学记》将其规定为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孔子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并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论断,孔子的这一论断,言简意赅,生动地描绘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2、揭示出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规律,明确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概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过一个别开生面的演讲,帮助人们形象认识这一教学原则。在武汉大学的演讲会上,陶行知先生夹着一个皮包走上讲台,未曾开言,便先从皮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陶先生把米放在桌子上,让鸡靠近米,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陶先生又掰开鸡嘴,将米粒塞进去,鸡挣扎仍然不吃。接着,陶先生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几步,大公鸡便从容地低头吃起来。这时陶先生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
3、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又还给老师,如同不学。但是,如果启发他自由地学习,引导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就会好得多。”陶先生用大公鸡吃米的事例,告诉人们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征,即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巧用心智,精心设计,充分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难问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最终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坚持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的提问艺术呢?下面结合语文教学,阐述坚持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途径和方法。一、激发兴趣,巧于引导无论是让公鸡自
4、己去吃米,还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都是良好的愿望,那么第一步应该怎么做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其认知系统结构,与心理过程效能相连,主要包括学习的策略和学习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考虑的因素,应该是用什么方法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自己感到学习的需要。所以,浓厚的兴趣与爱好,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条件。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很多,对语言教学来说首要的一点是要努力掌握起始课的教学艺术,动脑筋,想办法,有道是:激发兴趣,巧于引导,教法常变,不用老套,循循善诱,一
5、课一法,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就是说,应该注意针对不同的篇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复习旧课导入法、释题导入法、介绍背景导入法等等,都是导入的形式,但是不能篇篇如此。在认识规律上,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人们很难产生有效注意,很难产生兴趣,必须针对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激趣导入,达到启发的目的。例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精心设计,采用一个课件,一张图表、一些实物、几幅图片、一个实验、一段趣闻、一个故事来激发兴趣,既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生动有趣的,又是学生意想不到、深感惊奇的。这是一条老师精心设计的认识路线,是煞费苦心的第一步。教师要有寓教于乐
6、的意识,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激发兴趣。如果每一课的开头是生动的、鲜活的、妙趣横生的,学生就会踊跃地跟着老师向前走。例如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先让学生从品尝荔枝开始,然后介绍一首杜牧的诗,再使用幻灯,讲述唐明皇为了满足杨贵妃吃到鲜荔枝,快马踏烂青苗踩死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强烈的读书兴趣,并带着老师的一组提问,积极地去看书思考。讲授《洲际导弹的自述》,先给学生放映中国国庆35周年时,导弹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纪录片,然后再用投影,介绍关于导弹的相关知识,这时学生对于导弹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第三步老师才提出一组思考题,学生
7、自然就急急忙忙地去看书思考。对每一篇课文的精心设计,激趣导入,都会为分析全篇,引发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设难问疑,引发思考“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因为教师的激趣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产生了学习兴趣,是第一步。如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下去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设难问疑”,也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求知欲亦产生于疑问。朱熹说:“学则须疑,大疑则大进。”张载也说过:“有可疑而不曾疑者,不曾学。”教师最怕学生有惰性,他宁肯学生常疑常问,自己诲人不倦,也不愿意看见学生麻木迟钝,毫无反应。学生的惰性是怎样产生的呢?实质上,最
8、初他们只听老师灌输,很少受到思维训练。老师不讲,他就不想;老师不答,他就不会;老师不问,他也不疑。久而久之,学生的惰性养成了,老师在讲台上受累,学生考前死记硬背。这就是注入式教学法的弊病。通常教育界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