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95294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1
《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在广西陆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分布着壮、汉、京、苗、侗、瑶、回、彝、水、毛南、仫佬、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广西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广西民族文化的保护,从制度、法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但在政治、经济、科技各方面快速发展的今天,挑战依然严峻。 一、新时期广西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 (一)新时代的冲击导致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环境遭
2、到削弱或破坏。21世纪以高度工业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正深入地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地球村出现,民族文化融合,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很多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环境遭到削弱或破坏,加剧了民族文化的流失。 (二)文物被盗情况令人担忧。近几年国内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但总体来说意识不够强烈,或是因为人力、财力等原因保护措施不能到位,偷盗和毁坏文物时有发生。据不完成统计,仅2011年在广西贺州市户外分散文物中,自治区级重点文物被盗4个,市级、县级的文物被盗
3、情况更是令人担忧。某些地区出现为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国外某些机构和个人在国内大量收集档案文物,最终它们流失海外。 (三)继承者老龄化而年轻一辈后继无人,民族文化面临历史断层危险。很多民族文化没有形成文字,民族文化、历史和生活等民族记忆基本靠世代口口相传,随着部分老一辈继承者和艺人的离世、年轻一代走出大山融入城市,很多民族文化就此失传。在2012年文化部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广西有10人,除毛南族肥套传承人谭三岗和刘三姐歌谣传承人谢庆良分别出生于1959年和1953年
4、,其他8位都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其中,苗族系列坡会群传承人梁炳光和广西文场的传承人何红玉均出生于1941,年龄已超过70岁。继承者老龄化而年轻一辈后继无人,民族文化历史断层危险概率大大增加。 二、广西民族博物馆在本文由.L.收集整理民族文化档案式保护与传承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博物馆是西方文化复兴时期的产物,自诞生以来,其数量和质量不断发展,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和独特的档案资源保护和传承的载体,其功能和价值不容忽视。广西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设施
5、项目,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务。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广西举足轻重的文化窗口和展示平台,免费开放至今,年均接待观众量近70万人次并逐年递增,在文化传播方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广西民族文化档案式传承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笔者就此展开总结和思考。 (一)上级领导对民族档案的重视和全力支持。广西民族博物馆经六年筹建,于2008年12月竣工,并于2009年5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馆区面积达130亩,由主楼和广西传统民居文化生态展示园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面积29370平
6、方米,主楼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礼物,从筹划到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极大地鼓舞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和斗志,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为民族档案和文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存储和展示的场馆。 (二)文物档案内容丰富,突出民族特色。广西民族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兼顾国内其他省份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博物馆常设六个固定陈列展览,其中大型主题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示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出
7、民族文物及其他实物资料一千八百余件,全面生动展现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丰富深厚、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民族文物专题陈列《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壮族文化展》,展示了广西最具代表性的铜鼓文化资源;并介绍了壮族的历史与文化,在对壮族进行全面、系统展示的基础上,突出广西壮族的特点,浓墨重彩地展现壮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突出成就和伟大文明;《昨日重现百年老物件展》集中展示了从民间社会征集来的老物件。展览区还设有两个临时展厅,常年引进优秀主题文化展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博物馆现藏文物总数三万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
8、文物三千多件(套),内容涵盖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藏品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它们真实地记载了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历史环境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全面了解、研究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演变的重要档案资料。 (三)建设适合广西模式的1+10生态博物馆,对档案文物进行动态保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