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ID:20747610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_第1页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_第2页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_第3页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_第4页
资源描述:

《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贵州民族报20041202第3版记者:感谢;住先生接受采访。贵州是中国多民族居住的省份之一,李主任是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官员,分管民族文化,请您先介绍贵州省少教民族语言的现状。李明金:先介绍一下贵州省的大体情况。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语言丰富、民族文化异彩纷繁、民族风情独特浓郁的山_区内陆省份。全省共有9个州、市0地,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另有253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以上;全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世居少数民族17个;全省总

2、人口387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1626.5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8%。从民族语言来看,我省是多民族多语言的省份,是全国民族语文工作面较广、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民族语言多属于汉臧语系,主要有臧缅语族、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其中:属汉臧语系苗瑶语族的语言有苗语、瑶语;属于壮侗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毛南语、仫佬语;属臧缅语族的语言有彝语、白语和土家语等;属汉臧语系而语族未定的有畲语和仡佬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语言有蒙古语和满语。总的来看,贵州少数民族语言种类繁多,保留较为完整,因而被语言学界称为民族语言的“富矿”省,语言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大部分民族使用两种以上语言。少数民族不通汉语的情况较

3、为普遍,在17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土家族、回族已转用汉语外,其余仍保留和使用本民族语言。苗、布依、侗、彝、水等民族还有本民族文字。在全省16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有900多万人以本民族的语言为第一交际语;有500多万人不通汉语(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半通汉语的有200多万人;民汉语兼通的有200余万人。这是对贵州民族语言状况的一个总体概括。记者:在对贵洲省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有一番认识后,那么政府在促进民族语言文字与文化教育发展上作了那些工作?李明金:根据贵州各民族的实际和遵循“自愿自择”的原则,我们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了苗、布依、侗、彝四个民族七种文字的“双语文”教学和推

4、行民族文字扫盲,全省开展民族文字推行的县由开始的几个发展到53个县市,学习民族文字的农村扫盲点6000多个一学习人数达450,000多人;开展“双语文”教学的学校1000余所,学生60,000多人,加上不同渠道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字的人数达600,000多万人。用民族文字编译的课本、读物和工具书及报刊100余种,出版发行300余万册(份);民族语电影译制片360多部。民族语文正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新闻出版、医药卫生、广播影视等领域。这项工作的开展,对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扶贫攻坚和两基攻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继承和宏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协发展,起到不

5、可替代一的积极作用,深受民族地区学校和各民族群众的欢迎及好评。记者:社会主义中国成立后,政府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请介绍贵州在这方面的情况。张和平: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敕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我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中,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除彝文曾作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字而通行于“古西南夷”地区并传承下了浩如烟海的彝文古籍文献及其近年发现并正在组织抢救的水族的“水书”外,其它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少数民族的发展受到极l大的限制,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少数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优秀传统文化等只能靠口耳相传,因而导致失传、讹传的

6、现象比较严重。民族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少数民族群众智力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受尽了没有文字的痛苦。使少数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不能跨越时空界限,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问题,在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专家学者为包括我省苗、布依、侗等三个民族在内的十多个少数民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并批准试验推行,从而使这些民族结束了结绳刻木记事和没有文字的痛苦历史。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96年同意苗、布依、侗这三种文字作为正式文字推行。有了本民族文

7、字的少数民族无不为之欣喜,都用本民族堆隆重的礼仪来庆祝民族文字的诞生。因此,少数民族群众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字怀有特殊的感情,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和渴求及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少数民族群众掌握本民族文字后,如两翅添羽,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用以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挖掘整理民族古籍,使民族文化跨越了时空界限,产生了质的飞跃和升华,融入绚丽多彩的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