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91762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1
《论我国钢贸企业的债权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我国钢贸企业的债权管理刘小红摘要:当前钢贸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行业平均利润低,成本压力大的严峻形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贸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往往选择宽松的信用政策,形成一定数量的应收款;另外,为了获得优质货源与物资,满足客户的需求,钢贸企业必须将企业部分资金主动投入到库存商品上,形成预付款。因此,债权资产增加所导致的债权管理已成为钢贸企业不可回避的财务管理难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钢贸企业债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关键词:钢贸企业;债权;财务
2、管理;存在问题;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结构也在经历着不断的调整与完善,钢铁行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从“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市场格局。受整个钢铁行业的影响,钢贸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再加上钢贸行业存在着进入门槛低、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等诸多因素,加剧了钢贸企业之间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贸企业为了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往往选择宽松的信用政策,形成一定数量的应收款;另外,为了获优质货源与物资,满足客户的需求,钢贸企业也会将企业部分资金主动投入到库存商品上,形成预付款。因此
3、,债权资产增加导致的债权管理已成为钢贸企业不可回避的财务管理难题。债权债务是任何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项,是企业在资金、产品销售和劳务等经济活动发生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从会计学的角度讲,债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发生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形成的应收,是企业以债权形式存在的资产。从钢贸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二、目前我国钢贸企业债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债权风险意识薄弱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看,我国钢贸企业面临的总体形势较为
4、严峻:(1)国内钢铁产量过剩现象严重。虽然我国钢铁产量近几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还是出现供过于求。很多钢铁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通过降低信用政策的方式,出现收款到期时债权难以收回的现象;(2)行业进入门槛较低。钢贸行业是一个没有复杂交易形式的行业,企业对于其进入的要求较低。行业竞争者的不断加入导致大多数钢贸企业债权风险意识降低,债权风险加大;(3)行业平均利润较低,生存压力大。钢贸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在采购环节并没有太多的定价主动权,有时为了采购业务的顺利进行,钢贸企业往往先付款,后发货;而在销售环节,客户往往又提出先用货
5、再支付货款的方式。夹缝式生存环境使得钢贸企业资金长期被占用,加大了债权风险。面对上述如此严峻的形势,有些钢贸企业债权风险意识变得日益薄弱,为了生存发展、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往往忽略债权管理中重要的信用审核与审查等重要环节,出现了典型的“重销售、轻监控”的现象。2.没有形成债权管理体系与合力从债权资产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债权管理涉及到财务、销售、采购等多个职能部门,光凭财务部门或销售部门是无法管理好企业全部债权资产的。而目前大部分钢贸企业恰恰认为债权管理只是与财务部门或销售部门有关。在这种理念下往往导致钢贸企业内部没有形成
6、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债权管理综合体系;销售、财务、内部审计等债权管理相关部门之间也缺乏协合与沟通,没有形成对企业债权管理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销售部门只管理销售无暇顾及债权债务清理事务;财务部门对客户及债权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催款方式又不能够结合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业务关系,催款力度有限;内部审计部门就是发现债权管理的相关问题,也只是写成书面报告。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不清再加上债权资金的风险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某个人员,奖罚不明,造成各部门对债权管理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相关职能部门缺乏债权管理的主动性,部门之间债
7、权管理的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较低。3.债权风险管理不到位企业避免不了债权资金的产生,只能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控制,尽量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化解风险。但我国大多数钢贸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债权风险管理制度,表现为:(1)缺乏风险目标设定。企业没有制定涉及生产、销售、财务等职能部门与债权资产相关业务的风险目标,导致债权风险目标管理不到位;(2)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大多数企业对高管(董事、监事、经理)的管理能力和对债权风险的认知程度没有进行有效的关注,大多数员工也都没有风险识别能力;(3)风险分析不透彻。企业对债权风险分析不透彻,
8、缺乏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力,对哪些重点风险应该优先控制具有不确定性;(4)风险应对策略不合理。当企业遇到风险时,由于企业没有及时做好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无法评价风险的影响程度,难以权衡风险和收益,往往陷入不知如何应对风险的局面。企业的高管缺乏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分担概念,加上高管对待企业的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