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高地》教案

《唐诗高地》教案

ID:23840237

大小:6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1

《唐诗高地》教案 _第1页
《唐诗高地》教案 _第2页
《唐诗高地》教案 _第3页
《唐诗高地》教案 _第4页
《唐诗高地》教案 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高地》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诗高地》教案[《唐诗高地》教案]唐诗高地教学目的:一、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唐诗与襄阳的关系,《唐诗高地》教案。二、初步了解评价文学现象的文艺评论的写作特点。三、培养学生对孟浩然的人品的赞赏,对唐诗文化的感悟和理解的深化,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重点:一、分析盛唐时期,唐诗与襄阳的关系。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写作特点。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欣赏文中部分唐诗,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课时安排:三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从有《诗经》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爱诗、写诗、品诗。谈到诗,我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诗歌之国,而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

2、的高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从唐诗的作者来看,上自帝王将相,下至田夫野老,各种人都喜爱作诗。从题材来看,政治、军事、历史及都市里巷,涉及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从风格来看,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唐代诗歌之美,名家之多,流派之众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今天我们将走进其中代表唐诗的一方圣土,一块高地——襄阳。(板书:课题、作者)二、谈到我们湖北的襄阳:她雄踞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襄阳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827年

3、,周宣王封仲山甫为樊城樊侯,距今2800多年;世人景仰的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画家米芾等,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闻名中外的宏篇巨著《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30回的故事发生在这里。襄阳城,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三、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正音:嗣sì徵zhǐ厥jué洎jì揖yī岘xiàn邈miǎo偃yǎn蹇ji.

4、2;n),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整体感知课文:1、本文是一篇分析评论文学现象的文艺评论。其体裁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标题以“唐诗高地”比喻襄阳,题目的意思是“襄阳是唐诗的一块高地”。有人认为题目和第1自然段就是中心论点,你认为对吗?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论点,又叫论断,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

5、,反对什么。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2、我们为了分析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①群贤必至,荟萃襄阳唐诗成就了襄阳②唐诗是襄阳的广告(分论点一)(2~6)③孟浩然在唐诗中的巨大影响襄阳是唐诗的一块高地(中心论点)(1)①岘、鹿二山养育了诗人襄阳孕育了唐诗②岘、鹿二山景物蕴含诗意(分论点二)(7~10)四、分

6、析文章的论证方法:1.问:文章为什么把襄阳称为“唐诗高地”?“高”字体现在哪里?因为唐代襄阳诗歌繁荣,众多诗人荟萃于此,使得襄阳因唐诗而负盛名,教案《《唐诗高地》教案》(..)。唐诗已成为襄阳的广告。“高”字体现在“在繁荣昌盛的唐朝,襄阳,群贤毕至,诗人荟萃,盛极一时,创造了一个令后人仰慕千年并还将继续仰慕下去的奇迹”。2.文章从哪些方面来阐发“唐诗高地”这一美誉的?提示:文章通过“唐诗”与“襄阳”的辩证关系分两层加以论证,重点论证了“唐诗成就了襄阳”,其次论证了“襄阳孕育了唐诗”,通过对分论点的论证达到共同证明中心论点的目的。五、分析课文内容:1.分小组

7、朗读课文第2—6段:2.问:为什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河流”,总也绕不开这块“弹丸之地,甚至有些荒僻”的襄阳?提示:因为“1200多年前,在繁荣昌盛的唐朝,襄阳,群贤必至,诗人荟萃,盛极一时,创造了一个令后人仰慕千年并还将继续仰慕下去的奇迹。”3.问:作者如何印证襄阳昔日的繁华呢?强调:(1)“盛唐时期的诗人,特别是些大诗人,几乎都与襄阳有瓜葛。”(举例:①生在襄阳:孟浩然;②根在襄阳:杜甫;③慕名而至:李白、王维)(2)以襄阳诗人王迥的诗歌作证,证明当时襄阳群贤必至,“共赋新诗”的繁盛的诗歌创作景象。4.请一学生描绘

8、王迥诗中繁盛的创作景象:提示:以诗歌译文为基础,可略作发挥。《同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