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832413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浅谈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中的“唤醒”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中的“唤醒”艺术赵霞有效教学理念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作了明确规定:“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然而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文言文课堂陷入了“沉睡低效”的状态,其教学高投入、低产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与我们当前倡导的“有效教学”渐行渐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影响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来说: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因文言文远离了学生生活语境,再加上教师的“满堂灌”,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极度缺乏热情
2、,心灵处于沉睡的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会记笔记、死背诵,很少主动参与文言文文本的探究,整个过程呈现出困倦茫然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弱。其次,从教材内容的角度来说:1.内容多,课时紧。苏教版诸多文言文在高考的压力面前显得任务较为繁重,一个劲地追赶速度完成教学任务,容易造成课堂陷入肤浅和仓促的尴尬局面。2.距离远,用语涩。文言文深奥晦涩,它的字词意义、语法结构与我们现代用语迥然不同。对于习惯了在快餐文化与网络时代中生活的当代高中生而言,阅读中时常存在语言障碍,让学生望而生畏。再者,从教师教法的角度来说:1.重课堂,轻延伸。教学更多的是局
3、限于教材,忽略了古今联系,不善于古为今用,教学缺乏灵活性和时代性。2.重分数,轻能力。教师盲目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体悟欣赏能力。3.重霸权,轻对话。教学方法带有明显的话语霸权色彩,不自觉地显示出“权威意识”,不给学生质疑的空间,也缺乏师生对话的舞台。教育学家钱梦龙先生也曾感慨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那么,我们要怎样巧用智慧来改变文言文课堂呢?笔者认为要借助“唤醒”的艺术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唤醒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不是为了操控人,而是要唤醒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
4、励、唤醒和鼓舞。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1]按照文言文教学新课程理念,笔者结合个人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拙见。一、唤醒主体主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每一节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过程中应“重唤醒,轻告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比如在《劝学》新授课导入时,可以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介绍作家及背景的导入方式,而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主解释对文题
5、的理解,例举已了解的儒家学习思想名句,以及畅所欲言介绍个人在学习方法上的独到经验。这样一来,课堂伊始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去分析、去探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二、唤醒个性情感体验,指引价值取向我们常见的古文教学以讲析字词、翻译全文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新课标要求“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在多样化的解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譬如在执教《渔父》一文时,让学生通过对屈原与渔父的
6、对话分析,结合个人体验逐步解读出面对污浊社会时,渔父“与时推移,随俗浮沉”和屈原“坚持操守,至死不渝”的不同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在面临困境时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唤醒学生沉睡在作品中的情感体验,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变浓,文言文课堂才会变成“有效课堂”。三、唤醒多元教学方式,鼓励思维碰撞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于模式化,教学方法主要奉行“逐句串讲”的套路。除了巩固古汉语知识外,我们更要呼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推动文言文多元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构建。当下的文言文课堂应
7、该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学会比照、善于合作,鼓励学生在探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促进竞争意识的增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提高思维的敏感性。四、唤醒师生多边对话,达成情感共鸣在很多的文言文课上,执教者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常会按自己的预设提出问题、组织讨论,课堂貌似井井有条,但自始至终教师都显露出高高在上的姿态。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过程应“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应该是真诚对话、平等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师生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
8、鸣”,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认知和感受,并适时做出得体的回应和评价。只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民主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