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ID:2359287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_第1页
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_第2页
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_第3页
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_第4页
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胆囊动脉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者:吴小兵,宋卫林,杨滏宁,侯强,孙彤宇【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单极电凝而免于钛夹钳夹胆囊动脉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8例病例采用2人3孔法完成LC,胆囊管残端钳夹钛夹1枚,单极电凝仔细解剖胆囊三角,组织边凝边切,胆囊动脉“骨骼化”后分段电凝后中间电切离断而不用钛夹钳夹。结果: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5min,手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12.5ml。无副损伤及中转开腹病例。结论:2mm以下的胆囊动脉仅用单极电凝止血而免于钛夹

2、钳夹是安全的。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动脉;钛夹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pingcysticartery:clipsin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Methods:168patientspofcysticductpedclip,Calottriangleonopoleelectrocautery,tissuearoundgallbladeriddlesitepedclips,afteritentation.Resul

3、ts:Theoperationsinutesand20minutes,averaged15minutes.Thebleedingvolumeinoperationsland20ml,averaged12.5ml.ThereenduringLC.Conclusions:Itissafetoelectriccoagulatecysticarteryeterislessthan2mmonlyonopoleelectrocauterybutnotclampedclips.  【Keyy,laparoscop

4、ic;Cysticartery;Titaniumclips利用钛夹钳夹处理胆囊动脉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最常用的方法。我们借鉴妇科在腹腔镜手术中利用高频电刀单极电凝处理子宫韧带的经验,将单极电凝运用168例LC中处理胆囊动脉而免于利用钛夹钳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经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68例中男58例,女110例,23~67岁,平均44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02例,胆囊息肉4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3例。合并有高血压12例。  1.2手术方法采用2人3孔

5、法完成LC,胆囊管残端钳夹钛夹1枚,单极电凝仔细解剖胆囊三角,组织边凝边切,胆囊动脉“骨骼化”后分段电凝后中间电切离断而不用钛夹钳夹。腹腔遗留钛夹共1枚。纱布块擦拭处理胆囊床及胆囊三角。前1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  2结果  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5min,手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12.5ml。无副损伤及中转开腹病例。10例放置腹腔引流管者手术次日晨拔管,引流量均少于10ml。术后2~3d出院。  3讨论  胆道系统的解剖变异多见[1]。与LC关系密切的有副肝管和迷走肝动脉。在不少情况

6、下来自右或左侧的肝段胆管可与胆道的任何部位异位结合而形成副肝管。出现率为10%~20%,90%以上的副肝管位于胆囊三角内。在LC中容易被误夹,误切或损伤,严重者引起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及胆道感染等。经解剖胆囊三角,本组中发现副肝管11例,占6.5%,无损伤病例。典型的胆囊动脉来自于腹腔动脉系统的肝右动脉,分深,浅两支。此种典型的胆囊动脉只见于2/3的人。异位起源的肝动脉称迷走肝动脉。部分胆囊动脉出自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迷走肝右动脉(占8%~12%),在盲目钳夹时容易损伤此迷走动脉。在细致解剖胆囊三角的

7、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解剖变异,避免了副损伤的发生。  有研究认为[2],钛夹的组织相容性较好,组织反应较线结要小。但仍然有钛夹滑落,移位进入胆总管及在磁场作用下移位的报道。研究表明[3]:钛夹可抵制夹闭管腔300mmHg的高压,钛夹的松弛,移位或滑落与管腔内高压无关。只要操作正确,单夹夹闭胆囊管是安全,可靠的。可见,腹腔内过多的存留钛夹有害无益,并且在钛夹大块钳夹组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夹和副损伤。我们的实践表明,在单极电凝处理胆囊血管的情况下,将腹腔遗留钛夹可以减少到最少,就是仅遗留用来钳夹

8、胆囊管残端的那1枚钛夹。  高频电刀作用于组织产生热效应[4],人体组织根据升温速度和程度的各异发生不同反应,表现为电切和电凝。电凝时温度上升较慢,温度也较低,在50℃~60℃时,组织蛋白就不再呈水样而变硬,即为电凝,也叫电脱水。电凝的波及范围可达2~5mm造成凝固坏死,如延长作用时间可进一步焦化或炭化。在电凝止血时应力求避免或尽量减少组织坏死及炭化物的产生。单极电凝分为:软电凝,强电凝及表面电凝。采用强电凝止血快速有效,其深度范围可达5mm,小动脉直径1~1.5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