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64563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马晓芬李素春(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4541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346-01【关键词】气管切开后并发症护理气管切开后临床上往往伴随许多常见并发症,但多侧重于对症治疗与护理,对心理护理与护工的配合往往不够重视。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科2011—2013年收治的35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通过改进措施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35例病人,男25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8岁。其中呼吸
2、道烧伤23例,多发性创伤12例。1.2方法木组病人术后均给予抗感染,防痰堵,强化心理护理、专业培训护工等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2结果木组35例病人,在医护人员,陪护及病人的默契配合下,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与护理,均未发生并发症。有效率100%。3护理3.1术前准备(1)根据病人术后不能说话的特点,术前让病人对手术后失语有充分思想准备,学会用手势或书面表达病情及对护理的要求,如口渴、疼痛、发热、有痰、需大小便等[1]。同时通过手术成功的实例介绍,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限制探视人员,要求陪护
3、与病人谈话距离0.8米以上,严禁有呼吸道感染病人探视。护理人员要充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帮助病人擦拭U腔或含漱、协助病人拍背咯痰等,并及吋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3.2术后护理(1)医护人员及护工配合强化心理护理。根据有关研宄,恶性刺激易使创U愈合速度减慢,而良性刺激则能加速愈合;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A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并提高免疫水平[2]。医护人员和护工与病人接触时,必须要做到态度和蔼、语气婉转、处置动作轻柔,陪护则要根据病人爱好,为其放轻音乐,讲其喜爱的有趣的故事,以及提供书刊纸笔等。力求避免-些
4、恶性刺激,以保持其住院期间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抗感染能力并加速创U愈合。(2)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①做好病室的日常消毒、通风,保持温湿度适宜,室温20〜22°C,湿度60%〜70%,最好用DF——医用消毒机,可在冇人条件下,对病室进行消毒每天1次。②气道的湿化。a.湿化液的使用;湿化液一般采用0.9%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加a-糜蛋白酶4000U,以3〜4/滴的速度持续向气管内滴入。湿化量根据痰液粘稠情况增减,如果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黏液块咯出,说明湿化满意;如果痰液过分稀薄,
5、而且咳嗽频繁,需经常吸痰,应酌量减少湿化量并建议不采用吸痰前气管内灌洗法,反之,则湿化不够,应适当增加湿化量或输液量并采取吸痰前后气管内灌洗法,5〜10ml/次,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药液注入并马上进行吸痰。b.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于气体中,通过吸入的方法,进行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并可保持气道湿润,可采用氧气雾化或超声雾化吸入。(3)为预防UI腔细菌下移,每天用火菌生理盐水擦拭病人UI腔,或用0.02%呋喃西林让病人漱口,3次/d。(1)病人吸痰选用火菌一次性、透明、柔软
6、、有侧孔的硅胶管。应遵循先气道后U腔的原则。过多的吸痰会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物增加。应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及性状适时吸痰;气道痰液滞留达一定程度可在患者床旁或胸部听到痰阻声或痰鸣,提示需要吸痰,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站在患者床旁,能听到“呼噜”声,表示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当氧饱和度<95%以下吋且听诊有痰鸣音应立即吸痰。[3】(1)适吋湿化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在护工人员协助下,经常用火菌生理盐水湿化气管套管U纱布,以保持气管湿润。②在病人气管内奋痰或听到痰鸣咅时,优先在陪护协助下选用
7、翻身拍背助咳,如病人颅压不高,还可采用头低位,无效吋再按常规用上述吸痰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次。护理常规要求吸痰吋应先将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再打开负压边吸边退,由上至下,但通过临床观察对于痰液多的病人常常自发地咳嗽将痰液排于气管套管头部。因此,吸痰吋应在插入过程中即开启负压把套管上段痰液先清除,防止痰液随吸痰管的插入而移入气管下部。[4]4讨论通过经常于套管U纱布上滴火菌生理盐水保湿,以求病人吸入到湿润舒适的空气。若室内过分干燥,建议用纱罩、蚊帐覆盖病人头和上胸部,并用3%双氧水在罩帐内喷雾,来提高局部湿度并
8、达到消毒和部分补氧的0的。此种措施的重点在于心理护理和护工配合做好基础护理,奋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陈晓棠.手术中用消毒机消毒与否空气细菌总数的比较[」].中国消毒学杂志,2001,18(1):28.[2】乔凤海.预防疾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5.[3,4]杨骏.中重度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