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524315
大小:76.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8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建设的思考与政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第3期(总第375期)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建设的思考与政策建议郑冲1作者简介:郑冲(1978-),男,河北邯郸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摘要:与西方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过程中,既面临有利机遇,也需要应对更多挑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建设虽已渐成体系,但在政策、产品、风险管理前瞻性以及评估专业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依托国内监管要求和借鉴国外最佳实践,从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环保风险调查评
2、估、做好贷后监测检查、创新信贷产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等方面着手,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信贷建设。关键词:绿色信贷;环保风险;信贷政策Abstract:Comparedwithwesternbanks,Chinesecommercialbanksarefacedwithboth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intheprocessofdevelopinggreencredit.AlthoughnowgreencreditinChinesecommercialbanksisformingasystemgradua
3、lly,therearestillsomelimitationsinpolicies,products,prospectiveriskmanagementandprofessionalevaluation.Inthefuture,Chinesecommercialbanksshouldrelyonthedomesticenvironmentalsupervisionandlearnfromthebestpracticeofforeignbanks.Byadjustingloanstructure,improvingpolicy
4、,strengthening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environmentalrisk,enforcingloanmonitoringandinspection,innovatingcreditproductsanddevelopinggreenfinancialservices,ChineseCommercialBankscanpromotegreencreditcomprehensivelyandthoroughly.KeyWords:greencredit,environmentalris
5、k,creditpolicy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3-0058-0472013年第3期(总第375期)绿色信贷是指利用信贷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即在对环保领域或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或客户积极予以信贷支持的同时,对环保不达标企业拒贷或收回已发放贷款。绿色信贷将履行社会责任和创造股东价值有机结合,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向深入,对绿色信贷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和环境
6、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绿色信贷建设。一、绿色信贷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挑战1.产业结构偏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为主,产业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现阶段,钢铁、火电、水泥、有色、造纸、印染等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经济总量大、企业数量多,且依然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减排压力加大、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未来该领域环保风险将更加突出。由于上述行业内集中了银行大量信贷客户,因此,如何规避系统性环保风险,成为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环保事件频发。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多发高发期,发达国
7、家一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各类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等)在我国集中出现。同时,由于环保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公众健康或安全问题,异常敏感。在此形势下,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环保风险因素复杂且极易放大,绿色信贷实施难度增加。3.基层环境监管薄弱。一是基层环保执法偏松。受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环保监督检查往往流于形式;即使发现环保违法违规问题,也多从轻处罚,且缺乏对整改情况的后续监管。二是缺乏必要工具或手段。多数地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必要专业人员和设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保监督检查的
8、范围、效率和质量。4.企业环境管理不到位。一是环保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超标排放,甚至偷排偷放,漠视自身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缺乏环境管理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小污染企业,由于不具备规模效应和必要的专业技术力量,难以做到排放稳定达标,缺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