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论文

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论文

ID:23504095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论文_第1页
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论文_第2页
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论文_第3页
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论文_第4页
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课程: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班级.•物联网41班姓名:李姝洁学号:2140509003佛家学说和庄子学说是中国文化思想灿烂的篇章,各成体系,影响深远。庄子学说在中国土生土长,佛家学说经历了由泊来品到逐渐木土化过程,佛道两家彼此互相影响,成为许多中国士人的思想皈依。如果摒除外在枝节的遮蔽深入去探讨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内在其实有很多相同相通但也有差异不同的地方。(一)引文之所以我们会说庄子学说和佛教学说有相通之处,这和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传播形式密不可分。佛教传

2、入中国之初,正值中国文化处于神学化时代,谶纬思想与道教法术极为盛行。为迎合时代的需要,当时的高僧们不得不寻求佛教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性。事实上,在传播之初,只能是形式层面上的一定契合,所以,鉴于当时道教方术的盛行,佛教高僧们不得不也从神异之术上来吸引信众。而这种方术化的传教形式,既打破了人们心理上的戒心,即佛教仅仅是一种方术而己,也适合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上层贵族求福求寿的心理,从而推动了佛教的传播。但是,在当时,这种外在道术化的传播形式,并没宥得到上层知识分子的青睐,其至还产生出了一定的鄙薄之心,因

3、为,从佛教的展示现象来看,那不过是一种粗浅的方术而已,与当时其它方术没有本质的差别,一样缺乏思想A涵,故学人弃而毁之。事实上,这种方术化的传播形式,也不是当时高僧们的真正意旨,甚至可以说,连佛教的皮毛都没有触及到。因为,神通只不过是高僧们为赢得信众而釆取的一种应机方便手段而己,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另择新路。随着信众的增加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加深,高僧们就开始着手译经工作。但他们发现印度梵语与屮国汉语,在概念术语以及思维范式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需耍,高僧们在译经之初就采取了"格义

4、〃化的方法,即用中W传统思想术语来阐释佛教经典思想,而佛教就选用了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想,也就是用老庄之思想术语和思维方式来阐释佛教的经典思想。虽然很多人认为,在"格义〃的过程中,高僧们仅仅是借用了老庄之术语来阐释佛教之思想而已,而非佛教完全等同于老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格义〃进行之前,就己经隐含了一个重耍前提,即佛教与老庄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否则"格义〃也难以进行。同时,译经中也强化了对祌话故事与祌异之术的描述,致使汤用彤先生认为,早期佛教译经中出现的一些神异之术是受道教"长生久视"思想影

5、响的结果。然而,从深层次上看,这些神异故事的描述,与其说是与道教有契合之处,还不如说是与《庄子》中的"至人〃、"神人〃及"圣人〃思想有相通之处。因为,一方面,《庄子》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另一方面,从佛教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愿走向与道教相同的祌通化道路,因为那样将抹杀佛教独特的内质精祌,无法把自身与道教区别开来,故在《理惑论》中就存在着对道教方术的批判,即"都是虚诞之辞,不可置信。〃所以,早期佛教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屮国学人对老庄思想的理解而得以快速发展,并使佛教逐步摆脱了原有粗俗化的传播方式,走上

6、了一种学理上传播的道路。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佛教更多的是与玄学发生了关系,然而,透过这些文字上的表述,而从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来看,就会发现与佛教发生过内在交流的学说应该是庄子思想。因为,虽然魏晋〃三玄〃分别是指《老子》、《周易》和《庄子》,但《老子》与《周易》对人内在深层次上的精祌需求,缺乏精细与深入的研究,仅仅是一些大而化之的语言。而在《庄子》一书中,却对人生的境况作出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并对世俗的人生之路也作出了批判与反思,积极倡导人们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快乐,而且郭象的《庄子注》也较好地调和了

7、人精神上的追求与世俗生活的矛盾性,这种思想取向也得到日后文人的极大认同。同时,从原始佛教的追求来说,与《庄子》思想有着更多的契合点,也正因为这种契合性,所以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始终与《庄子》息息相连,没冇分离,从形式到内容上相互吸收和促进。(二)相同之处1.思想起源释迦牟尼与庄子的思想都是起源于对人类生命的内在体验。众所周知,释迦牟尼与庄子思想的产生,既不是为了学术的发展,也不是为了外在世俗之目的,而完完全全来源于他们对人生的亲身感悟之中。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木是一位无忧无虑的王子,却被"四门

8、出游〃之人的生、病、死的悲惨景象所震撼,而放弃丫王子地位,选择了出家生活。由此可见,释迦牟尼的出家完全是出于自身对现实悲惨生命的真实感触。他感受到了人生的大量束缚与困境,以及现实人生追求的内在矛盾性,因而他渴望寻求一种全新的"涅槃〃世界。正是这种向往新生命的内在意向和冲动,使释迦牟尼在tl后的修行中能克服各种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也使释迦牟尼在日后的说法中,始终未脱离实际生活而去建构理论体系。至于庄子,A前所有的历史资料都无法确切地考证其具体的家庭背景,只是在《庄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