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52074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张直心:神思会通: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审美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张直心:神思会通: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审美取向
2、第1 提要:论文旨在论述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审美取向。指出在更多的时候,鲁迅其实并不满足于如"奥国的佛罗特一流专一用解剖刀来分割文艺"的"科学者"兴趣,而倾心"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又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博大的诗人"的情怀。如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小说便对鲁迅产生了更其深刻的影响。与陀氏相契,鲁迅在小说中每每化身为二,既作?quot;人牧榛甑奈按笊笪收?quot;,又作为"伟大的犯人"。这一双重叙事立场致使鲁迅超越了手执"批判现实"解剖刀的医生的纯客观视角,不时因直觉,因无意识,因切身感受着这鞭鞭见血的灵魂拷问而发出心
3、灵的震颤。陀氏的影响不仅使部分作品呈示出主客体论辩交响的复调,同时也造成小说潜意识层面的多义性。论文不赞同用机械心理学的解剖刀将张沛君的"全灵魂"分割成"伪君子"一类的心理标本。认为这一人物隐隐透露了心理上难耐"兄弟失和"的痛苦而近乎自虐的自我拷问。 较之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鲁迅在运用现代艺术方法时显得更理性也更功利。现代主义的提示,缓解了鲁迅创作中审美性与功利性的矛盾,使其更自信地完成了小说中的主观扩张。如果说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的亟需是鲁迅拿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方法的外在因素;那么对传统的反叛气质、对现实的荒诞体验以及个体生存的孤独感则是吸引鲁迅倾心现代主义艺术的内驱力。后者使
4、鲁迅笔下那?quot;意象"不致因过于明确的指向性而欠幽深,使其主观倾向得以区别于图示先验的必然趋势的伪现实主义、伪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方法不仅是赋予鲁迅小说浑涵幽深的审美保证;而且成了他个性化地认识历史、探索人生的追求的形式延伸。与重铸"中国的脊梁"(或一意义的"超人")的英雄主义追寻同构,后期小说《故事新编》在风格上力求"伟美",在人物造型上刻意简化、"神化",在主题上也凸现出某种鲜明的目的性与倾向性。但鲁迅并没有执此一端,他每每在构筑现代神话之后渎神,在创造伟美之后破坏伟美,在"神化"之后"漫画化",在凸显了某种目的性与倾向性之后又那么"油滑"一下,消解倾向、目的。正是
5、鲁迅"内世界"中那些深刻、混沌无序的情结,促成了后期小说多元的审美取向。 一 穿透美学偏嗜的表象,20世纪20年代以降,苏俄文艺理论界之所以独尊现实主义,实质上很大程度是出自于政治斗争的亟需。彼时所谓的现实主义已政治化了,已超越了对生活原型作逼真摹写这一美学造型法则。"从现实的革命发展的角度来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反映这一斗争,形象地图示早经理论指明的必然趋势便是它的题中之义。为此,他们特别指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醉心于"无法理解的东西","不能确定现实的发展方向。 与苏俄理论家独尊现实主义、罢黜现代主义艺术方法的偏至如出一辙,瞿秋白、周扬等对苏式现实主义的接受也是一种排他
6、性选择,而且,同样执守政治的立场。瞿秋白并不讳言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理论与"巴尔扎克等人的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的承继关系(自然承继的只能是方法,且必须强调"发展"),却对"欧战前后的种种摩登主义的文艺形式"横加指责。后来胡风也在论民族形式的移植时,将可借鉴的"世界进步文艺传统"限定为"各种倾向的现实主义(以及浪漫主义)文艺",同时过敏地将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斥之为"没落期资本主?quot;的"反动"文艺而拒之门外。①如果说,在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方法的誓不两立已成定势,那么,在鲁迅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实践中,却又一次醒人耳目、启人深思地显示了"可以
7、同时去拥抱事物的两极"的可能性。 鲁迅对现代主义的接受,不仅显示了他特有的度量、气魄、"勇猛";同时还体现出他惯有的切实、"沉着"--力求"使外国的新兴文学在中国脱离'符咒'气味"。早在20年代初,鲁迅就翻译了日本学者上野阳一由印象主义绘画为出发点而立论的《艺术玩赏之教育》一文。1924至1928年间,他又翻译了日本学者片山孤村所著《表现主义》等文章,从中领悟了表现主义的特质是?quot;精神和灵魂的推崇",并由是生发出"自然的改造或变相"。30年代末,鲁迅因考虑到"在新艺术毫无根底的国度里,零星的介绍,是毫无益处的,最好是有一些统系",遂不顾"蒙着'革命文学家'面具的装作善
8、意的警告",翻译了板垣鹰穗所著《近代美术史潮论》②,系统介绍了欧陆近代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立体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及方法…… 正是在那种看似"平平常常"的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及方法的潜心翻译、介绍过程中,鲁迅触类旁通,创意性地理解了现代主义艺术之精粹。例如他对德国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表现主义作品的评介。珂勒惠支在刻画受苦难的母亲形象时,不屈从于现实的束缚,表现主义地将自己心灵深处激荡着的"那强有力的、无不包罗的母性"由内向外喷发到画面上。鲁迅特别看重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