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异氟醚对体外循环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异氟醚对体外循环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异氟醚吸入麻醉药对体外循环(CPB)早期炎性反应和晚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按麻醉维持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Iso组)和异丙酚组(Pro组),每组20例,Iso组以吸入体积分数为1.0%~1.5%异氟醚为主;Pro组主要用异丙酚维持。分别于以下6个时点采集动脉血,麻醉诱导后(T1)、切皮前(T2)、升主动脉开放后(T3)、CPB术后2h(T4)、CPB术后24h(T5)、CPB术后48h(T6)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
2、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采用免疫印迹法(GB1。结果:Iso组切皮前(T2)TNFα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T2~T4的值明显低于Pro组(P0.05)。各组TNFA、IL6在CPB中及术后均较切皮前(T2)升高(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IL6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T1~T4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5~T6时两组均显著增高,但Iso组均明显低于Pro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
3、5)。结论:异氟醚不仅可以抑制早期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等的释放,同时也可以抑制晚期炎性介质HMGB1的释放,对CPB术中及术后炎性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异氟醚;炎性反应;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高迁移率族蛋白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手术创伤、应激、血液和体外循环管道高分子材料的接触,及CPB中体温变化、缺血再灌注等诸多因素激活了炎性细胞,引起炎性介质的释放,促发全身性炎性反应,而麻醉作为手术的因素之一亦参与其中。本研究旨在观察异氟醚吸入麻醉药对CPB早期炎性反应和晚
4、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随机选取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年龄5岁~17岁,体重15kg~50kg,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术前均无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无感染性疾病,无肝、肾及凝血功能异常。 1.2病例分组与麻醉处理40例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0.15mg/kg~0.20mg/kg,维库溴铵0.10mg/kg和芬太尼10μg/kg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按麻醉维持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异氟醚组(Iso组)吸入体积分数1.0%~1.5%异氟醚,必要时追加芬
5、太尼3μg/kg~5μg/kg;异丙酚组(Pro组)用异丙酚每小时6mg/(kg·h)维持,必要时分次追加芬太尼,总量为5μg/kg~10μg/kg;二组均按需使用维库溴胺维持肌肉松弛。麻醉手术全程监测桡动脉血压、CVP、ECG、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PETCO2在32mmHg~40mmHg(1mmHg=0.133kPa)之间。体外循环机为StockertShiley,西安鼓泡式氧合器,低温平流灌注,体外循环流量和平均动脉压分别维持在2.0L/(m2·min)
6、~2.4L/(m2·min)和50mmHg~80mmHg,心肌保护采用间断正向灌注(经主动脉根部)低温高钾晶体停跳液。 1.3观察指标分别于以下6个时点采集动脉血2.7ml,加入3.8%枸橼酸钠抗凝;麻醉诱导后(T1)、切皮前(T2)、升主动脉开放后(T3)、CPB术后2h(T4)、CPB术后24h(T5)、CPB术后48h(T6);全部血样以2000r/min离心5min后获取血浆。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1.4
7、TNFα与IL6的检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 1.5HMGB1的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ingen)浓度为1∶10000,二抗(北京中山公司)浓度为1:200000,化学发光底物试剂盒由Pierce公司提供。 1.6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作方差分析及q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各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
8、间、最低体温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及手术情况(略) 2.2两组TNFα血浆浓度(ug/L)的变化Pro组切皮前(T2)与麻醉诱导后(T1)相比,虽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so组则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PB中及术后各时间点均较切皮前升高,在CPB术后2h达高峰,CPB术后24h降低,CPB术后48h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