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诸笔墨,乃解其味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

ID:23087554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_第1页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_第2页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_第3页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_第4页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_第5页
资源描述: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形诸笔墨,乃解其味  古人一直秉承“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理念,现代又有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的范例。可见,随时记录下阅读体会,以备日后体察回味,已成为语文习得的重要手段。文本阅读,最重要的是实现与作者的心灵触碰。而小学生受知识层次、人文修养、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在文本阅读时,往往难以融入文本世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而阅读是个性化的思想活动。教师的引导难免出现“一家之言”的权威论调,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使阅读过程的双向性变成了单向性。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加入批注,不但可激发学生主动体察文本世界的思想情感,还有

2、助于构筑其思想底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从浅尝辄止到读有所思,培养学生阅读批注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以读者的身份,通过文本阅读,实现与作者的情感沟通。小学生受人文修养、个人阅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独立阅读;即使到了中年级以后,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小学的阅读教学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一)改善浅尝辄止的阅读现状,引导学生读思结合  小学生的阅读,多停留在表层,“浅尝辄止”5的现象相当普遍。对文本的阅读,多流于文字认知、内容梗概了解的层面,甚至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走马观花似的阅读颇为常见,

3、读过即忘,未在内心形成共鸣,因此对文本的深层次蕴意极少探究。阅读,是学习他人智慧,并使之内化的过程。为避免阅读成为“无用功”,在阅读中,给文本加上批注,以笔代心,既实现知识的迁移,又促使学生手与脑并用、读与思结合。比如,在阅读《三顾茅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批注出刘备三次造访“茅庐”时诸葛亮的态度,借此分析课文为什么着重描写第三次造访的情形。另外,通过批注出刘、关、张、诸葛四个主要人物的态度,分析出刘备与诸葛亮的人物特点,在课文中进行总结式的批注: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博学多才、雄才大略。通过这些批注,文章的

4、主线显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加深记忆。  (二)从各时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实现读有所思  教与学是循序而行的。尽管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地,但课堂并不是教与学的全部。知识从输入到输出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根据各时点的不同,批注式阅读从“预习”、“教学”和“延伸”三大环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预习,是在授课之前,学生自行阅读的行为,是培养学生探究心理的关键。学生初见新的课文,难免出现生字、新词、句意等疑惑之处。此时,在文中随时添加批注,记录下初次阅读的疑问、好奇所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对教案进行“二次调整”

5、。“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将批注的文字,与大家分享。当新文变成旧文时,批注的好处便显现出来。它可以帮助学生回忆阅读思路,缩短探究文本世界的时间。  二、从形诸笔墨到心境交融,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世界  阅读,注重心与心的交融,是读者从“识”到“得”,最终到“悟”5的过程。批注式阅读增进了作为读者的“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实现了由理性认知向感性共鸣的转化。  (一)识――循序渐进  从认识心理学来讲,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到深渐次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式的运

6、动轨迹。在阅读中,渐进式地阅读方式――由表及里,更符合认知的特点。即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对文章形成直观的认知,通晓其意,理顺层次,标注出重点段落;而后再由细微处着手,如生词、句意等,逐个挑出,使学生脑中呈现出立体的文章层次。以教学《虎门销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首先要让学生自行通读全文,标出文中段落;其次,标出“寨”“渣”“缴”“侮”等生字,标出文中人、事、物和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阅读。  (二)得――熟读精思  初识文本后,便进入熟读精思的阶段。朱子认为:熟读要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7、的境界,而精思要达到“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实质上,就是要通过细品,由理性认知上升到情感认知,实现知识的内化,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文本的世界。在《虎门销烟》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批注何为“销烟”,而“烟”又为何物;在阅读中批注出全文的主旨,按顺序罗列出销烟的步骤:撒盐→抛烟→洒石灰→弃入海中;对文中描写的佳句,也进行批注,如“水泄不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悟――切己体察5  阅读的意境,即为领悟。它是通过批注,结合自身经历,去体验作者的心境,使自己融入文本世界中,与作者进行一

8、场心灵触碰,达到心静理明的境界。朱子主张“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可见,要达到心境交融,就需要不断地推及己身,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蕴意。在《虎门销烟》中,在读到林则徐的语言和动作时,可加入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当读到“烟渣”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吞噬时,可批注上学生自身的感受,对作者如此着墨用意的体察。由此,学生对《虎门销烟》一文,经历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