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ID:23084998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4

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1页
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2页
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3页
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原来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只是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忽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教育。这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学生个性的典型传统教法,对学生个体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现在新课标就是要反对这种全面灌输的教法,而改之以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有活力,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个教学效果呢?我们不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来达到提高语文

2、教学效果的目的。  所谓探究学习,一般认为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业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4  就教学内容而言,要想让学生真正地

3、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哪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综合考虑。不能够太难或者太容易,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以下通过一篇课文《春夜喜雨》的诗歌教学案列来谈谈在一堂课中如何体现探究性学习过程:本课的探索内容可以确定为:一是律诗艺术形式。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本单元共收唐诗绝句四首,律诗三首,古风三首。其中律诗是唐诗的最高表现形式,其精巧整饬的结构、洗炼的语言、抑扬悦耳的节奏韵律和优美丰富的意境,历来脍炙

4、人口,因而一直袭沿至今。二是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巨星,他的诗内容博大、思想深邃,艺术风格苍凉遒劲、沉郁顿挫,语言千锤百炼,深得古典诗歌之精髓。三是创新情境及拓展运用。  本诗的探索目的可以确定为:1、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特征、语言运用等方面质疑研讨的习惯。2、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本诗教学的探索教学过程:  一是开篇引发探索思考。引入语:“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当然

5、是春雨。出示研读材料一,彩色“春雨图”,通过投影展示画面:青山、小河、黄柳、绿草、野径、行人、斜风、细雨和飞燕。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研究,抓特征对景物作口头描述,谈感想论体会,教师作适当点评,导入新课。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已有生活体验衔接起教材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初步打开思维的通道;前置表达缺陷,拉开心理距离,因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和动力。  二是整体树立探究目标。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概括诗意”4的基础上,由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你是否喜欢它,喜欢它哪些方面

6、等。学生领悟到以下内容:这首诗语言锤炼精工;拟人、对比修辞手法的表现力强;创造的意境美;借景抒情,情景相生。然后学生归纳并树立起探索研究的重点:a、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b、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说明:树立探究目标,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教师只作一些引导,且以研讨者的身份参加意见,不越俎代庖。  三是对比探寻律诗特征。研读材料二:《望楼湖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引导学生拿这首诗与《春夜喜雨》作比较阅读,主要研究在形

7、式特征方面的异同。在学生自读领悟的基础上,交流研究结果,从而归纳出了律诗的特征:八句,有五言、七言律诗,偶句押韵,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等。关于律诗与截句的关系、律诗平仄、对仗等知识,教师可作引导、点拨和补充。  四是质疑探究语言和意境。在学生充分诵读、自学、领会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分项讨论,一组同学主要研讨诗歌语言运用及意境创造,二组同学主要研讨杜甫生平思想、诗歌构思、诗歌抒发的情感。然后由各小组三至四名代表发言。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教师及时将这些问题板示出来:“潜”能否改为“洒”或“落”?“润”、“细”有

8、什么表达效果?“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人扣住春雨的什么特征加以描绘?“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纯写景文字吗?如果不是,那又有什么用意?诗人为什么不写雨中的房屋、水雾、黄柳和青草?6、诗人写景的角度有无变化?“花重锦官城”4是诗人眼见实景吗?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一场普普通通的春雨为什么能使诗人倾情如注、用墨如泼?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在板示的同时,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四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