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

ID:22838533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_第1页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_第2页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_第3页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_第4页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关系及其在中学教学中的把握2017年6月第17期学周刊LEARNINGlki.issn1673-9132.2017.17.016看待问题存在多种角度,学习历史亦然。微观史学针对具体的,个别的问题进行考证与叙述,比如考古学,训诂学,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微观史学的关注点在于具体的人、事、物,它旨在用局部的眼光看待历史。法国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他们主张在学习与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引入新的观念与方法,不仅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

2、研究历史,而且跨横很多学科。1958年,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的文章,并提出了他的观点——长时段的历史观,他认为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才可以更好的把握整体历史,这与我们所说的从宏观角度看待历史是相符的。本文主要辨析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以及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进行教学。一、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的概念微观的英文是“micro”,意思是小,显而易见,强调专门、细微与具体,它与哲学中整体与部分中的部分相符。周兵则定

3、义微观历史为“显微镜下的历史学”。它针对具体的人、事、物,将其“放大”进行研究。微观史学有一大特点,即不可重复性。“平均数”可以被用来了解某个国家、某个地区的人均消费情况、人均工资等,使人们对这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我们只能说明整体问题,并不能解释局部现象,每一个人、每一起事件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具体到某个家庭甚至某个人身上来分析,会发现差别很大。这些差异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微观史学的不可重复性,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性。部分可以反映整体,我们对于部分的研究恰恰能说明很多问题,并且是从

4、整体的角度看不到的问题,进而对我们的研究就有了很大的帮助。宏观则与微观相对,泛指大的方面或总体,宏观学习是指从整体的角度去探索和发现历史现象。比如,通过对不同时期土地制度的对比与分析来探寻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总结其发展的规律,并思考对于当代的土地制度有何影响。将视野扩大到中国整个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思考它如何一步步演变到现在。完形——顿悟说是德国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1913年,苛勒的黑猩猩实验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一系列试验,苛勒提出一个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

5、造完形。何谓“完形”?完形是指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认知。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便是不断的建构完形的过程,这与我们所说的宏观概念大致相同。二、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的关系(一)宏观历史以微观历史为基础,两者相互补充如果我们要总结历史的规律,探索历史的意义,必须深入了解细微的、详细的、具体的史实,在具有了扎实的功底之后,才能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跨越时期、跨越国家、跨越学科将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并探索它的规律以及影响。共性指从各个特性里寻求

6、,没有人和事件的历史如何表现历史的特性?所以说,宏观历史以微观历史为基础。微观简介:陈洁琼(1993.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教育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历史教学。-28-历史从零星的小点出发去推测整体,正是因为闪烁的群星才能照亮整个夜空;正是因为众多的微观历史事件才壮大、充实了宏观的历史理论。微观历史从局部的、短时段的视角来研究历史,为宏观历史提供补充与说明,对深入研究提供帮助。微观研究可以充实宏大历史架构,给历史的大结构和进程增添具体内容。我们跳出“盒子”看待历史问题,这仅仅是从外在说明问

7、题;我们还需要钻入“盒子”内部,抓住细节,深入了解,体现学习的深刻性。(二)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两者关系过分注重细节而容易忽略“大历史”,夸大了“小历史”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关于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规律等形而上的问题。而宏观史学强调长时段与中时段,却忽略了表示历史突发事件的短时段,过分强调超个人的自然,完全忽视了历史中的人。支持微观史学的学者批评宏观史学夸夸其谈、泛泛而谈,没有详实的考据,空谈理论方法却不落实到具体事实上不能使人信服;支持宏观史学的学者批判微观史学只注重细枝末节,以碎片为基础,仅仅考

8、据了一堆信息,并未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笔者认为,不可一味夸大一方的作用,而全盘的否定另一方的观点,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育要准确把握宏观与微观的度。比如在中学的历史课堂中,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宏观学习与微观学习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我们需要将微观作为积淀,它是支撑宏观理论的根基;而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体可将微观的碎片化信息连缀起来,使其显得有意义。宏观与微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