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论文和谐文化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论文和谐文化

ID:2276831

大小:4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7-11-15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论文和谐文化_第1页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论文和谐文化_第2页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论文和谐文化_第3页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论文和谐文化_第4页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论文和谐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论文和谐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继续和发展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翟晓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更加宏大的理想和战略目标。对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产生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以“和”为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史鉴使人明智”,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2、诸多启示和借鉴。一、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世界闻名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先秦子学、两汉经学,还是宋明理学,都把“和”视为一个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影响最大,并形成了可与西方相媲美的中国“和”文化。  1、“大同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家各派都提出过种种社会理想,但基本上都以避免剥削、战乱,实现社会和谐为核心。在古老的《诗经·魏风》中就提出了“乐土”、“乐国”的人间乐园。春秋战国

3、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孔子设计了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老子设计出一个“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德经》第八十章)的“无欲”、“无为”、“无争”的“小国寡民”和谐社会。墨子设计了一个“爱无差等”、“兼相爱”的和谐社会。庄子设计了一个“同心”、“同德”,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荀子设计了一个“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荀子·王制》)的和谐社会。其它如孟子、庄子、列子等,也曾设计过类似的和谐社会蓝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提出

4、的“大同”社会理想是和谐社会的主要代表。《礼记·礼运第九》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这里,他首先强调了“天下为公”的前提条件。其次,强调了人人积极劳动的场面。第三,描述了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选贤能、富庶安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和谐理想社会的基

5、本特征。这一描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争斗,只有宁静生活的世外桃源。洪秀全设计出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令广大农民心驰神往的和谐社会蓝图。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提出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由于阶级压迫和剥削是阶级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在“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的社会基础上,种种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只能是空想,但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境界,却是中华民族许多志

6、士仁人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2、“修身养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和谐观  社会要和谐,其前提是个人的身心和谐。儒家经典《大学》就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把“修身”放在治国的最基础的地位。因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身,达到自我完善,才能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达到身心内外的普遍和谐;才可以治国济世,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道家修炼追求“天人合一”,追求“见独”,即见到独一无二的“道”的境界。儒家把“修身”放在治家治国的最基础地位,都说明了个人修身对社会和谐的重要。“和”是中国传统文化

7、中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和追求境界。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墨家的“爱”、佛家的“佛”等,都离不开个人的修炼,都以“和”为主要特征。孟子把“内圣外王”作为修身为政的最高境界;西汉杨雄提倡修身以“存善去恶”,并提出以儒家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为评价标准;董仲舒则把儒家礼仪概括为“三纲五常”,作为个人修身的基本内容。《礼记·中庸》、《荀子·修身》、《法言·修身》等著述还专门提出一整套修身养性的方法与措施,其基本内容和特征也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修身主要包括:一要处理好理与欲的关系。强调“欲而不

8、贪”(《论语·尧曰第二十》),反对放纵欲念。“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第十六》)在处理好理与欲中,又特别强调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人们在追求正当物质利益的同时,又要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能见利忘义,求得义利统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第四》)“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所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七》)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