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ID:39582556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6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1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2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3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4页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关于!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以和为贵,天人合德,兼爱非攻,物我同在,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主要从道家、儒家、墨家、佛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自然、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

2、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需要社会各项保障制度的重新调整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和谐文化为其提供坚实的精神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就是“和”。“和”包含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这种以“和”为显著特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整合的精神遗产,对形成和谐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贯穿其中的价值观念有着极大的价值。研究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的内涵、实质,对构建社会主义

3、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新的经济、政治因素在增长,反映在思想文化方面是百家争鸣,各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和谐思想,6这些和谐思想以儒家、道家、墨家为代表。一、儒家礼乐仁爱、以和为贵的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儒家以和谐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孔子非常重视礼乐仁爱的和谐思想,提出了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认为为政应“和”。这里所谓“和”,除“和而不同”外,还应“宽猛相济”,才能达到“政通人和”。孔子心目中的社会和谐模式是“有道”的社会,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认为“和”是治国处事的基本价值

4、标准,一切礼仪制度都应以“和”为尚。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孟子的“人和观”家喻户晓,它告诫我们“和”在为人处事上的重要地位是非比寻常的,并对中国和谐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战国后期儒家代表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及“义之伦”、“礼之序”,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和谐的思想。儒家经典《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致中和”,就是说尽一切努力使社会中各种不同因素安排到一种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只有这样,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才能各得其所

5、,才能繁育和发展。儒家主要倡导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30年来,我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比较富足。但也存在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重视经济高增长,忽视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矛盾突出,要重效率,更要重公平。但现在的情况是,6一些地方往往只重效率,不重视公平;“是物不见人”,甚至把人当成了经济增长的工具和手段,使人丧失了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地影响着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人们对改革开放成果的认同和信心。反过来,它们又

6、会对社会经济本身的持久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的负面效应,不利于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就是要在注意防止和克服以往那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的倾向的同时,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特别是还要在具体政策的层面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加大对社会管理、公共卫生、公共服务以及科技教育事业等的投入力度,尽快建立以帮助贫困群体、失业群体和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便形成经

7、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让广大民众普遍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实际成果。二、道家“天人合德”、“知和之世”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想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认为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的方面,阴阳相互作用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同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在老子看来,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6人应当法地则天。又由于天地因道而生,天地均以“道”为法则,师法自

8、然,所以人法地则天的实质也就是师法自然,以大自然为自己效法的对象和行为的法则。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均取决于天地万物的馈赠给予,人也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而行为,才能够使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