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ID:22687312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  学分:2总学时:32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中国哲学史》主要探讨中国哲学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生条件、发展规律,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开设该课程,使学生能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哲学传统,把握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性民主性因素,以促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讲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哲学产生之初的一些重要范畴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

2、   教学内容:  一、早期的“阴阳”、“五行”说的主要内涵 1.《易经》与早期“阴阳”说   2.《洪范》与早期“五行”说  二、春秋战国时期哲学论争的中心――“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1.殷、周之际天人观的变化  2.中国早期思想家的“名实观”  第二讲孔子及其哲学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孔子思想的政治背景以及孔子仁学的核心内涵,掌握孔子成仁之道中智、仁、勇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孔子对社会变革的态度   1.孔子的阶级立场   2.孔子对周礼的“损益” 二、孔子仁学思想  1.“仁者爱人”的内涵  2.“亲亲为仁”的内涵   3.仁与“忠恕”的内涵 

3、三、孔子成人之道 1.仁与智的关系 2.仁与勇的关系   3.“畏天命”与“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第三讲墨子及其哲学思想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墨子思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以及墨子认识论思想的主要内涵。 教学内容:  一、墨子及墨学  1.墨子及其学派所代表的阶层  2.儒墨显学及其关系   二、墨子兼爱思想  1.“兼相爱”与“兼以易别”的内涵  2.兼爱与仁爱的区别与联系  3.功利主义视域内的兼爱思想 三、墨子认识论思想  1.“取实予名”与“三表”   2.“非命”与宗教迷信的矛盾   第四讲《老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

4、老子》一书“道”思想的内涵和特征。   教学内容: 一、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  1.老子其人 2.《老子》其书   第二节“道”的学说  1.作为世界统一原理的“道”的内涵   2.作为世界发展原理的“道”的内涵 第三节《老子》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1.“无为”和“无名”的内涵 2.反者道之动的内涵 第五讲孟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孟子》思想要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孟子其人与《孟子》其书   1.孟子其人   2.《孟子》其书 二、“性善”说与先验主义认识论 1.孟子以前的人性论思想 2.孟子性善说的主要主张   3.孟子对其性善说的论

5、证  4.性善说与“大丈夫”人格   第六讲庄子哲学思想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庄子哲学要旨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内容:   一、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  1.庄子其人 2.《庄子》其书   二、神论色彩的天道观 1.道的超越性   2.道的普遍性 3.“或使”说与“莫为”说的内涵   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1.庄子对事物根本性质的否定的思想 2.对人的认识能力的怀疑的思想  3.庄子对真理标准怀疑的思想 4.庄子对逻辑思维能否把握道的思想   第七讲荀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荀子思想的要旨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内容:   一、荀子其人与《荀

6、子其书》  1.荀子其人  2.《荀子》其书  二、明于天人之道的天道观   1.“明于天人之道”与“天行有常”的内涵   2.“制天命而用之”与“人能参”的内涵   三、“明分使群”与“化性起伪”的人道观   1.“人能群”与国家、社会的起源 2.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内涵  3.性恶思想对教育理论的影响 四、“制名以指实”的认识论与“解蔽”的思想方法 1.“制名以指实”的内涵 2.“符验”、“辨合”、“解蔽”的内涵  第八讲两汉哲学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董仲舒思想的要旨及其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掌握王充对于董仲舒的批判及其对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教学

7、内容:   一、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1.“天人感应”的宇宙论模式   2.“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历史循环论 3.“顺命”、“成性”与“防欲”的内涵   4.“形神”之辩上的“尊神” 二、王充的哲学思想 1.“疾虚妄”的批判精神   2.“自然之道”,“非或为之”的内涵 3.王充关于偶然和必然的学说  4.王充“性有善恶”和学以“成德” 5.王充的形神观和认识论   第九讲魏晋玄学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魏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