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

《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

ID:22673331

大小:75.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30

《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 _第1页
《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 _第2页
《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 _第3页
《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 _第4页
《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 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分享版大家下午好!我们接续来分享蔡礼旭老师《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这本书。感恩蔡老师!《礼运.大同篇》里面讲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其亲”是亲爱自己的父母,这是仁之始也,仁爱心的原点。推广开来,不只对自己的父母好,“事诸父,如事父”,这就是发扬光大,仁之广也。“子其子”,照顾自己的孩子,也是天性很自然的发挥出来。孩子生下来了,我们有一份道义,要把孩子教育好、养育好,这是人的道义心很自然的开始。而能够将此心推及到视所有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这算是义在不断扩大,义之大也。但这都是建立在仁义

2、的源头之上的,就是孝养自己的父母、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基础还在亲其亲,子其子,然后延伸开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一个人在家庭当中形成的德行,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所在。我们看这个父子关系,以前在古代,皇帝叫君父,是把孝心自然地转变成忠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到学校去读书,老师叫什么?同学叫什么?师兄、师弟。那种孝悌再延伸出去就是忠,就是对人的友爱。为什么林则徐先生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孝悌扎好了,自然对人就有忠心跟爱心。“孝”是根,根是能

3、生,“百善孝为先”,孝心开,百善皆开。其它的德行,是从孝道延伸出来的。比如“悌”,友爱兄弟姐妹。《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忠”,忠心。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忠诚,他怎么对别人忠诚?所以《入则孝》说,“亲所好,力为具”,忠诚就从这里出来。大家有没有想起哪一个故事?“子路负米”。走了百里,这么重的米,他有没有觉得累?你们扛过没?体会体会他的心境。他都没想累,就不累,就想着父母吃到这个米的那种高兴。所以诸位学长,累从哪里来?我们父母那一代当妈妈比较辛苦,还是我们现在这一代?上一代的人,生五个、八个孩子,一份薪水

4、,闽南话叫“俭肠勒肚”,很节俭!妈妈这么辛苦,有时候还做一些手工做到半夜,隔天一醒过来又帮我们准备早餐。母亲很辛劳!请问大家有听她们喊过一声苦吗?没有。可是现在都穿名牌,吃香的喝辣的,然后就一天喊好几次苦。所以真正的苦不是外在的条件,是人心中的情义、道义退了。有情义、道义,只想到是该做的,做得心安,就不觉得苦。现在是常想自己,计较来计较去,攀比来攀比去,所以叫苦连天。---------------------------------“信”,诚信也是从对父母的诚信来的。“父母命,行勿懒”,答应父母的事情赶紧去做。结果我们现在是

5、答应客户的事赶紧去做,答应父母的事排在最后面。这样是不是诚信?那都是表面的诚信。大家看,留名青史的圣哲人有一个原动力,就是对父母的忠信,甚至是对祖宗的忠信。范仲淹先生说道,我今天有这么高的福分、这么高的地位,那都是我祖宗给我的福报。他跟他的子孙讲,我假如把这个福报乱花了,去享受了,我以后怎么对得起祖宗,怎么去见我的祖宗。历史上有名的司马迁先生,他父亲是史官,希望他能够继孔子之后五百年写出千古文章,在临终前这样期许他。司马迁念念不敢忘,这是对父母的忠信。后来他因为李陵将军的事情,被判官刑,这个对读书人来讲是莫大的耻辱!一般的读

6、书人受到这样的耻辱一定自杀,可是为什么司马迁先生不自杀?死很容易!他忍住羞辱几十年,就是为了不辜负对他父亲的承诺。后来很多史书都是以司马迁先生写的《史记》为范本,《史记》从皇帝记到汉朝,也把很多宝贵的文化、智慧传承下来。我们再看“礼义廉耻”,这是人生的枝干。“礼”,当然也是对父母的恭敬开始的。“父母呼,应勿缓”、“出必告,反必面”、“长者先,幼者后”,从对父母的恭敬,养成了一个礼的态度。“义”。《弟子规》里面讲“事死者,如事生”,那种情义,父母离开了都没有减少,也从孝道来的。“廉”。“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耻”

7、。人羞耻心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小时候最怕哪一句话?“真没家教。”一讲,好像很难受,赶紧收敛。“德有伤,贻亲羞”,怕让父母蒙羞,这是一个人羞耻心的源头。“仁爱和平”是花果。“仁”,设身处地,“冬则温,夏则清”,体恤的细微。“爱”,“亲有过,谏使更”。“和”,“怡吾色,柔吾声”,要心平气和去劝。要劝到什么程度?劝到“号泣随,挞无怨”,连父母打他、骂他,他都能够心平气和,不跟父母计较,不生一点怨恨,这个人一生的修养才能达到“平”。他不记恨父母,只记父母的好,只想着怎么做才能真正劝谏父母,这个人才有“和、平”的修养。以上文字出自本书2

8、8-29页。近代也有很好的学说思想,可是为什么好像愈实践社会愈乱?并不是这些学说思想不好,只是因为理想都没有根。要实现那种理想的社会目标,一定要从孝道入手。这个时候我们再翻开《孝经》,就很佩服孔老夫子,“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一个企业肯去做了,也能像《孝经》讲的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