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人道主义

存在与人道主义

ID:22621509

大小:7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30

存在与人道主义_第1页
存在与人道主义_第2页
存在与人道主义_第3页
存在与人道主义_第4页
存在与人道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存在与人道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存在与人道主义黄凤祝1、存在与空无存在是一切概念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哲学、宗教和科学研究的第一对象。存在的研究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出发点。有、无、生成(Sein,Nichts,Werden)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三个基本概念。黑格尔认为存在中的有无是辩证的统一体(EinheitdesSeinsundNichts)Hegel1972,82-83;Hegel1973,§88,188;黑格尔1981,69-70;黑格尔1980,§88,195。,有无的对立使存在的生成和变易成为可能。在存在的研究中,有(Sein)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无的问题在科

2、学研究中被忽略了海德格尔认为科学对“无”不感兴趣。科学所研究的只是存在的“有”,除此以外无它。Heidegger1998,28。。科学无法定义“存在“,更无法定义“虚无“。科学是把存在作为一种无需定义的真实来研究。胡塞尔认为,最基本的概念是无法定义的。因为定义是以最基本的概念为基础。通过定义所引进的是一些复合的概念,而不是基础的概念。我们虽然无法界定基本的概念,但我们可以说明,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些基本的概念。如果这些概念本来不存在的话,我们必须说明,它们是如何被人的意识活动所构成。如数学的概念本来是不存在的,是人的意识活动构成了数

3、学中的概念。数学中的自然数必须被当作事实,直接地被接受,其他的数,如负数、分数、无理数、虚数等都是人工技艺的产物。胡塞尔的老师魏尔斯特拉斯(C.Weierstrass)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自然数,其余的数都是人创造的。”张庆熊1995,6。最基础的概念,不是一种给予界定的概念,而是对现象作出主观描述的概念。人从最基本存在的现象中,获得对存在的主观感受,对存在作出主观的描述,描述它如何被意识所构建。在这一意义上,存在的概念是一种意识的产物。空无的概念,也是由意识生成的。只有意识存在时,存在与空无的概念才能产生。存在才能在世界中显

4、示出其存在。简单地说:意识使存在能在人的世界中显示出来。用贝克莱(Berkeley)的话说“存在就是被感知”,胡塞尔根据这一思路,把意识“作为对象的意识”,把存在当作非实在的东西,并承认了“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萨特1997,7。在存在中蕴含着有和无两个本体性的环节。在主观意识中,空是指空间的位置不被占领。无是指不存在。空是结构性的概念,无是本体性的概念。存在是指事物的显现,这种显现在自觉的意识中被理解为存在的现象。事物的存在,是作为一定的时空中的现象显示出来。存在蕴含了三个规范性的环节:时空、在场、有无。这三个环节只是意识

5、为了理解存在所构建出来的概念。时空存在着三个层面,即过去、现在、将来与其相对的空间位置。这个显示,是存在环境的显示。有无是存在内涵现在的规定。在场是存在现在具体位置的显示。作为自在存在的事物,其现在的内涵是由过去所规范。自为的存在,是以意识存在为存在的规范。意识的存在,是先於自我意识的存在。也即是意识先於人具体的存在。由意识产生的自我意识,设计了人,创造了人的将来,即创造了独特存在的个人。在意识中,有无是一种相互的规范,就如老子说:“有无相生”老子,第2章。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11章)。白瑞德(Barret

6、t)认为存在主义中的存在(有)和不存在(无)的概念,与老子哲学中道的概念极为接近(Barrett1990,234;白瑞德1998,225)。。“有的规范”必须由“无”来规定,不然“无规范”的存在,将会成为“无限性”的存在。“无”规范了“存在”中“有”的“有限性”,和“意识理解”的有限性,即理解“局部存在”的可能性。海德格尔认为:“无”比“不”和否定更为原始。人只能靠理解(Verstand),才能给“无”12作出规范。海德格尔将“无”理解为对一切的否定,即根本不存在者Heidegger1998,30-31。。事实上“无”不是对一切

7、存在的抽象否定,而是对不在场者的(不在场者指的是人与物)具体的否定。在场规范了有和无的存在。在场是无法否定的存在。过去的存在和将来的存在,是一种不在场的存在,它们在现今是不存在者,亦即是“无者”。无者的显示与有者的虚无化,是由生生的过程来给予“显示”和“无化”。用黑格尔的语言来表达即生成(Werden)。生成是“有无”辩证过程的统一者。事实上科学对有的研究、对有的兴趣,也就是对无的研究和对无的一种兴趣。人只能从有者开始探讨,以便对无者作出一定的规范。在佛教中,有无也是同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指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

8、即是色。”在意识中色是有,也是无。意识是一种存在,也就是一种空无。惠能偈曰:“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惹尘埃”这一句话在通行的“六祖坛经”中原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霍韬晦1985,下册,65)。在敦煌本中则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