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06864
大小:5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被赋予了全新的涵义和意义,正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后操作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通过组内学习主体之间互助合作,共同探讨与实践,组间相互竞赛、公平竞争的格局,增强了学生“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宄的兴趣和动机。【关键词】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学习;素质教育;高效课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
2、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一、合作小组的成立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我把每个班的学生按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座位呈“E”形环绕而坐。同时,按照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作用的不同,我将小组分为三种不同的组别:一、基础组;二、攻坚组;三、交流组。根据教学需要这三种小组模式可以相互转化。1.基础组基础组由6个每天坐在一起的学生组成,旨在互相提供不断的支持。基础组一般保持半学期或一学期,这样有助于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2.攻坚组攻坚组是指依据每一节课教学需要,对基
3、础组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有利于提高小组完成任务的能力。攻坚组一般由科任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进行安排,一般只维持一节课或相邻几节课。3.交流组指学生间解决问题的共享交流。小组安排好任务后,我就要求他们在十五分钟内完成,然后每一组成员都带着自己小组的成果与其他组的成员重新组对,进行交流,然后把交流成果带回小组,继续共同完善自己小组的成果。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平等团结、分工合作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为了给小组合作学习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研宄环境,教师要教导学生平等相处,做到
4、互敬、互爱、互学、互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学生个人能量凝聚为团队力量,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即: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地沟通;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设起一种融洽、
5、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主要包括: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力而行的责任分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找到自己的舞台,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一节课中课堂小组讨论时成员分工应包括:组长:负责召集和组织讨论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发言人:讨论结
6、束后,代表本组成员负责在课堂教学上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介绍;记时员:负责掌握小组讨论时间和每个成员的发言时间,以防语言霸权现象,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交流机会。三、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
7、,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总结,就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让这种教学法在结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教师
8、个性化教学中结出课改的硕果。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作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参考文献:[1]《历史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会主办,第2014-1-2合刊[2]肖川著.《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生教育学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