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

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

ID:22494867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_第4页
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师备课的有效点的策略黄可心,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刘延君,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 长春 130021)。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野是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同时也指观察和认识的领域。“阅读视野”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最早是由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姚斯(HansRobertJauss)在他的专著《关于接受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而最早关注到“视野”问题并加以专门讨论的则是德国哲学家、阐释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人在诠释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视野”问题。[1]在伽达默尔看来,

2、这个“视野”应当包括“个人视野”和“历史视野”的一种合成的视野。个人视野是读者自己阅读和写作的背景环境。如一个人的身世经历、生活经验、成长环境、文化修养、直觉感受、思想倾向乃至语言习惯等。[1]历史视野是作者当初创作时所处的环境,也叫“语境”。[1]一个阅读个体在阅读活动中,都力图透过“个人视野”和“历史视野”的合成视野完成对作品的解读。然而,即使是一个人的合成视野,也包含着诸多的个人色彩。读者阅读文本,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属于进行文学诠释的过程。因此,在文学诠释的活动中,阅读者(即诠释者)对一篇作品所做的诠释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并非作者的创作原意,而是经由诠释者的再加工而产

3、生的“衍义”。反观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对作品的解读往往是以教师(或者是教参)的解读统领课堂;在阅读考试中,对作品的解读又演变为将命题人的解读奉为圭臬。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我们把当代作家的某一作品选入试卷,拿着这样的题目去考原文作者,不论作家的名气大小,结果都可能不及格。国内知名女作家林夕说了这样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愤慨——“我现在答拿我的作品出的题我都觉得无聊,如果当时,我考虑这么多的话,我根本无法创作。”由此看来,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与考试,如何避免作品解读过程中的“衍义”是当下最棘手的问题。考试的问题比较复杂,本文难于述及。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始于教师的备课。本

4、文拟就中学语文教师备课中的阅读视野问题浅析一二,仅以一篇古文《湖心亭看雪》为例具体解说。浅陋之处,求教于方家。《湖心亭看雪》最初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是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出现的,在整本教材中地位并不重要。很多学校的教师甚至会因为考试不考而将此文略去不讲。但这篇文章作为明清小品文的典范,实在不失为一篇很好的教材选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公布之后,这篇文章的教材地位显然发生了变化。《湖心亭看雪》成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新增加的篇目之一。这一变化势必促使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这篇课文,围绕这

5、一篇目的备课也将走向深入。以下笔者以《湖心亭看雪》的备课为例,来谈谈语文教师备课活动中阅读视野的三个层次。一、“人云亦云”阶段处于这一层次的教师,将自己的备课停留在了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或教参与教辅资料的阶段,对《教师教学用书》的各种说法持“全盘接受”的态度,甚至对于一些明显互相抵牾的意见也只好听之任之。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阅读视野被人为地局限为“教材与教参”这一狭窄区域,对作品的解读最终也会变成“人云亦云”的状态。基于这种备课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会沦为“教参的传声筒”。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只是阅读了教参,关于《湖心亭看雪》一课的“课文研讨”“教学建议”“有关资料”等内容,就

6、去讲授这篇课文,那么他的阅读视野就处于“人云亦云”这一层次的水平。在备课中,教师的阅读视野仅局限于此,教师的阅读教学也将停留在传达教材编者声音的层面。这一层次的教师备课主要是“教学性备课”,即为了教学而进行的、目的性极强的备课。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如果阅读视野一直停留在这一层面,长此以往,势必导致语文教师的平庸化和阅读教学的低效。二、“博采众长”阶段处于这一层次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会不满足于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主动扩大阅读的范围,形成一次以某篇课文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这种拓展表现为:如果是节选的作品,教师会去找来原著的全文进行阅读;如果是某位作家的一篇作品,教师会找

7、来这位作家的代表作或其他重要作品进行阅读;如果课文的作者是著名文学家、作家,教师会寻找关于这位作家的传记、年谱等资料进行阅读;如果这篇课文是一篇有影响的作品,教师会搜集作品的相关评论文章进行阅读;还可以搜集同一主题的作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等。这一层次的备课属于“非教学性备课”,即不仅仅是基于教学的目的性备课,或者至少不全是为了这一次教学而进行的备课活动。这时,教师“要抛开一切教学因素(如教师、学生、课标、教法等),而以一个文学鉴赏者和研究者的身份阅读课文,研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以下是笔者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