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

《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

ID:22367055

大小:77.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28

《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_第1页
《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_第2页
《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_第3页
《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_第4页
《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1)学【内容提要】本文以《语林》与《世说新语》为“捉刀”故事意义生成、衍生的两大阶段,试就曹操、崔琰史实补证裴启《语林》“捉刀”叙事于史为假,深入考论裴启《语林》怎样改造曹、崔与匈奴关系史实,并借鉴司马彪《续后汉书•承宫传》、《三国志•魏志•典韦传》等“原型”出处的“完形”过程,揭示裴启虚构曹操忌人形貌识鉴之能与“捉刀”“侍坐”,表现“英雄”忌人本质特征的深层创作动机,指出与《语林》不同,《世说新语》置“捉刀”条于“容止”首条显要位置,是为了凸显魏晋时代特定的“容止”观:不“

2、貌”之“貌”最足体现“英雄”的真精神。【关键词】《语林》《世说新语》“捉刀”“英雄”“貌”《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容止”首条记曹操“捉刀”故事,笔调高简。但就学术层面看,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其实不少。古今多研究“捉刀”条的真伪与演变,也有相当的进展,但不足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相互关联的两大方面:其一,多就《世说》立说,对裴启才是“捉刀”条的视而不见,对《世说》何以选“捉刀”条为“容止”首条的意义,也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发掘;其二,习惯于从史学思维出发,局限于局部、零星史实的考辨,忽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对裴启《语林》改造相关史实与“原

3、型”出处的“完形”过程缺乏深入考察,对“捉刀”条的深层文化意蕴鲜有探讨。故对“捉刀”条的重要价值,实际有所忽视、贬低。在前贤今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语林》与《世说》为“捉刀”故事意义生成、衍生的两大阶段,试就曹操、崔琰史实补证裴启《语林》“捉刀”叙事于史为假,并就怎样改造曹、崔与匈奴史实关系,借鉴司马彪《续后汉书·承宫传》、《三国志·魏志·典韦传》等“原型”出处的“完形”过程及其深层创作动机,《世说》将其置于“容止”首条位置的意义等方面,做较为全面、系统的考论。一裴启《语林》与“捉刀”叙事于史为假补证首先必须明确指出:裴启才是“捉刀”条。这是探讨

4、“捉刀”条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今勾勒“捉刀”条材料的演变线索以予确证。关于《语林》“捉刀”条,唐刘知几所见裴松之《魏志》注所引,与《世说》内容极为相近;鲁迅《古小说钩沉》据《太平广记》所辑引《语林》,只有个别字与《世说》不同: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当坐,帝自捉刀立床头。坐既毕,令人问曰:“魏王何如?”使答曰:“魏王信自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追杀此使。①可知“捉刀”条最早见于东晋裴启《语林》。《世说》与裴松之同时,并且在“轻诋”门记载谢安轻率贬废裴启《语林》的过失,特意指出“(《语林》)今时有者

5、,皆是先写,无复谢语之事”。《世说》既为《语林》抱不平,“捉刀”条又与《语林》只有数字不同,采自《语林》应属确凿无疑。其后,梁殷芸《小说》亦予收录。裴注所引《语林》“捉刀”条材料为刘知几转述,说明唐本《魏志》裴注仍存此条材料。《太平广记》与《太平御览》分别收录了《语林》与《小说》“捉刀”条材料,只是个别地方文字稍有出入。至于明清以来诸家版本《魏志》裴注不见引用,很可能是后人认为不合史实而予以削去②。但学界却多就《世说》谈论“捉刀”真伪。故确认“捉刀”条的创作权属于裴启,《世说》的价值,是置“捉刀”条于“容止”首条显要的位置,至为重要。对曹操“捉刀”

6、事出虚构,古今学界看法比较一致,但论述角度有所不同。论述较多也较有力的,是刘知几《史通·暗惑》:难曰:昔孟阳卧床,诈称齐后;纪信乘纛,矫号汉王。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故权以取济,事非获已。如崔琰本非此急,何得以臣代君者哉?且凡称人君,皆慎其举措,况魏武经纶霸业,南面受朝,而使臣居君座,君处臣位,将何以使万国具瞻,百寮佥瞩也!又汉代之于匈奴,其为绥抚勤矣。虽复赂以金帛,结以亲姻,犹恐虺毒不悛,狼心易扰。如辄杀其使者,不显罪名,复何以怀四夷于外蕃,建五利于中国?且曹公必以所为过失,惧招物议,故诛彼行人,将以杜滋谤口,而言同纶,声遍寰区,欲盖而彰,止益

7、其辱。虽愚暗之主,犹所不为,况英略之君,其岂若是……所论四条否定理由中,第一条是说,臣代君的情形每发生在君王或国家危难时刻,崔琰代曹显然缺乏这样的条件;第二条是说,曹操正处于“经纶霸业”的高峰时期,不大可能玩这种君臣易位的低级政治游戏;第四条是说,也许人们会认为,由于君臣相代把戏被匈奴使者识破,曹操担心酿成“国际”丑闻,为灭口而杀使者,但这种可能也不存在。这些理由,都是颇具说服力的。第三条认为汉代以绥抚为策,不可能辄杀匈奴使者,由于不合“终东汉之世,未尝与匈奴结姻,北单于亦屡求和亲。虽复时有侵轶,辄为汉所击破”情势,被余嘉锡指为“张大其词”、“漫持

8、西京之已事,例之建安之朝”③。程炎震则具体考察:曹操以魏王身份让崔琰代替接见匈奴使者,可能的时间,只有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或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