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63523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摘要:盈余管理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它还涉及到经济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备受世界关注的热点。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盈余管理问题,深刻分析盈余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以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F830.91文献标志码:A:1673-291X(2016)27-0064-02 盈余管理就是指企业的管理者或者管理当局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规范的范围内,在合法的基础上适当地选择会计政策对企业的盈余进行调节,以
2、此来更好地管理资金,提高竞争优势。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一)筹资动因 筹集资金,是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在《公司法》一些法规中就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要求该公司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必须连续盈利才能成功上市。因此,企业便不得不加强盈余管理,从而取得合法资格。况且,财务报表经过盈余管理粉饰过后盈利能力会显示很强,能够吸引广大投资者,以此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从而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二)契约动因 我国的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对贷款单位的申请也加大了审查力度,不仅包括贷款单位资格,还包括贷款资金的后续使用情况,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制度。
3、考虑到能够更多地收回资金,债权人会制定出较多的限制条款,对债务人进行一定的约束。因而,对于急需筹集资金但是经营状况又不好的企业,就需要通过加强盈余管理,来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和贷款额,以便更多地从银行募集到款项。 为了避免债务契约的束缚,上市公司会加强对公司盈余的管理。若企业的资产状况难以支付债权人的报酬,有损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契约,企业就会利用盈余管理粉饰报告增加利润,进而降低了违约风险又提高了自身信贷级别,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三)避税动因 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加强盈余管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避税。在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中,出台了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充分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
4、下,通过对公司盈余的管理尽可能地调低应纳税额,将纳税给公司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滥用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 在我国,可以采用多种会计处理方法来处理同一项经济交易,因此,对会计方法进行变更相对容易。一些上市公司会根据企业状况,在不同时期选择或变更会计政策来调整利润,以便企业能够良好运行。但是,为了盈余管理而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并没有反映企业的真实业务实质,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二)费用与收益的确认不规范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本期费用高就费用化,为了以后摊销就资本化或停止时间。在对收入进行盈余管理方面,管理者会将并不满
5、足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提前确认收入,以便调高本期收入增加利润。收入和费用都应遵循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条件,但是上市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手段,提前或延迟了费用或收益的确认时间,违背了其认定条件而随意变更。 (三)盈余管理使关联交易混乱 关联交易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为了实现预期销售额就将商品销售给其关联方,或者为了实现目标利润从关联方处低价购买原材料却将产成品高价卖回给关联方。企业和关联方利用盈余管理手段不按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使得关联交易市场混乱,加大了管理难度。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完善 由于会计准则一般都是根据对过去经济业
6、务的研究所制定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方式多样化及经营范围扩大化,导致会计准则本身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或漏洞。这样,企业管理者和相关会计人员就抓住其滞后性来进行管理,做出最佳决策。 (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监管,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管,另一方面来自企业外部的证券监管机构、政府机构以及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第三方的监督管理。但是,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较晚,对信息的披露水平还不高,并且披露效率也很低。其次,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并没有任何的考核机制,为了追逐利益互相竞争,其审计的会计报表的可信度就会大大降低。 (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我国上市公
7、司治理结构形成较晚,其治理结构还不健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董事会成员的组成不合理,股权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内部人员利用职权进行操控,公司监督管理不到位。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公司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但是这些问题也给企业提供了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 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了优化企业经营治理结构,避免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构建企业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解决股权过于集中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