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

ID:2235958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_第1页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_第2页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_第3页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_第4页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课前例行的“名句默写训练”,出现在黑板上的有这样一道题:“别时容易见时难。,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老师走进教室,看到了黑板上两位学生填写的不同答案:一句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一句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须作点评,最好再有一点拓展,以增强“纠错”的效果。于是,询问同学们的看法。大部分同学认为后一答案正确,也有一部分同学举棋不定:这“落花流水”和“流水落花”,语意并无不同,答案到底是哪一种,一时难以分辨。  当然,准确答案只有一个。教者明确

2、表态,答案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于是展示李煜原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本以为问题到此可以结束,可是答错的同学却不太买账。“也许是版本不同吧?”这位学生边说边拿出一本高考语文复习材料,指着“答案”对教者说:“你看,书上印得明明白白,答案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想不到碰上了这样一个问题!“版本”依据,一时哪里说得清楚。搬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古训,又有“压服”之嫌。要叫学生服

3、膺真理,还需有无可辩驳的理由。教者略作思索后,先请这位学生给“落花流水”标出声调。  教者说:“落花流水”四字,“落”是第四声,“花”是第一声,“流”是第二声,“水”是第三声:四声俱备,顿挫抑扬,这一成语读起来真是“如听仙乐耳暂明”。“流水落花”也是如此。第一、二声大体相当于格律诗词中的平声,第三、四声大体相当于格律诗词中的仄声。格律诗词中相邻的两个节奏点上的字音往往平仄相对,这样才能造成音调和谐的效果。  看到同学们不知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教者又说:为什么是“流水落花”而不是“落花流水”,这里

4、面大有奥妙。请大家查找宋代词人运用这一词牌创作的词,看看这些词的最末两句即歇拍有什么特点。  学生上网查找,很快搜索到宋代词人创作的几首《浪淘沙》,其歇拍如下: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晏几道《浪淘沙》)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辛弃疾《浪淘沙》)  老师提示道:李煜是最早运用《浪淘沙》这一词牌的,从宋代作家的词作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李煜当时是怎样调整歇拍音调的。现在请大家将歇拍首句的第二、四、六个字分别标上声调,看看有什么特点。  于

5、是,学生标调。大家摇头晃脑读了一遍,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第二、四、六字的声调是“仄一平一仄”。  为什么是“流水落花”而不是“落花流水”呢?那位答错题的同学恍然大悟:李煜创作《浪淘沙》一词时,歇拍毫无疑问也应是按照“仄-平-仄”来调整音节的。“去”是明显的仄声字,相邻节奏点上的字只能是平声字“花”。所以,不可能是“落花流水春去也”,只能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老师旋作补充:曲子词本为歌唱而作,平仄相间,才能造成音调和谐的效果。《浪淘沙》歇拍第一句七字的声调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其中一、三字可平亦

6、可仄。这就是李煜写作“流水落花”的原因。不存在什么不同版本,而是编高考语文复习资料的那位先生犯了习惯性错误。  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受到很大启发。于是,老师推出另一道填空题。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一首七律《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是刚才学生上网时老师以“落花流水”词条键入偶然搜索到的一首诗。此时信手拈来,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题,便抄写在黑板上,却故意留空三处:  仙翁归卧翠微岑,一夜西风月峡深。  松径定知□□合,玉书应念素尘侵。  □□不系东西影,野鹤宁知去住心。  兰浦苍苍春欲暮,□□□□怨离

7、襟。  供填意象是闲云、芳草和落花流水、流水落花。请学生将这首诗恢复原状。  刚才默写“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同学说,毫无疑问末句应该是“落花流水怨离襟”,格律诗讲究平仄相间,“怨离襟”的“离”是平声字,诗中二、四两个字就应该是平声和仄声,“落花流水”符合要求。而且,格律诗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平仄相对,第七句“兰浦苍苍春欲暮”的二、四、六字声调分别是“仄一平一仄”,对句相应位置的字的声调应该相反,由此可以确证,应填“落花流水”。  另一位同学发言:颔联应填“春草”,声调与“素尘”才可相对。颈联应填“闲云

8、”,声调与“野鹤”才可对得工整。“闲云野鹤”也是四声和谐的成语。  是“落花流水”,还是“流水落花”,如此一番讨论,同学们终于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于是,老师总结说:古人无论是写诗还是填词,都要利用汉语声调的变化造成一种抑扬美,无论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还是“流水落花怨离襟”,仅从声调这一角度,就可以判断其句之伪,因为读起来不是朗朗上口,而是佶屈聱牙。出于一种思维惯性,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人们常误作“满园春色关不住”,秦观《踏莎行》中的“桃源望断无寻处”,人们常误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