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ID:22299905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_第1页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_第2页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_第3页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_第4页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肠道间质瘤3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李林株郭灵敏(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佛山528500)【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病理形态学并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17、CD34、SMA、S100、Ki67、P53抗原标记物在肿瘤的表达情况。结果35例GIST中良性12例,交界性15例,恶性8例,镜下观察梭形细胞型28例,上皮样细胞型1例,混合细胞型6例,免疫组化表达情况33例表达CD117,22例表达CD34,10例表达SMA,9例表达Ki67,5例表达P53。结论GIST是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发生部位多

2、,形态复杂,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特别是CD117和CD34,但在GIST良恶性诊断上仍需要结合肿瘤大体、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综合分析,P53、Ki67高表达可以提示肿瘤转移及复发可能性大,临床预后差。【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087-02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好发年龄50岁以上,好发部位在胃、小肠、结直肠及食管,GIST概念是1983年由Mazur和Clark[l】引入的,在这以前多被诊断为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随着对GIST的认识及免疫组化技术的普及

3、,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外检工作中仅凭组织学特点很难将其与平滑肌肿瘤和祌经鞘瘤相鉴別,其良恶性的判断缺乏完整的标准,鉴于此,我们对35例GIST组织学特点、不同抗原的表达情况及良恶性判断标准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5-2011年间外科手术经病理确诊的35例临床病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2.2:1,患者年龄36-81岁,平均58.9岁,发生部位胃19例,小肠9例,直肠5例,结肠2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表现为黑便、腹痛、发现腹部包块等,部分病例为吞咽闲难及肠梗阻。1.2方法全部标本采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常规

4、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抗体选用CD117、CD34、SMA、S100、Ki67、P53,采用S-P法,抗体及S-P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冇限公司,操作程序严格按说明书进行,DAB染色设阳性及阴性对照。1.3结果判断00117乂034、51^、5100在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呈棕黄色为阳性,《167、P53在肿瘤细胞核呈棕黄色为阳性,阳性细胞数>10%记为阳性,否则为阴性,肿瘤判断标记[2,3】恶性指标有:(1)肿瘤具有浸润性,奋局部粘膜及肌层浸润和邻近器官的侵犯;(2)出现器官的远处转移。潜在恶性指标冇:(1)胃部肿瘤直径>5.5cm,肠道肿瘤直径>

5、4cm;(2)核分裂像胃部肿痛>5个/50HPF,肠道肿瘤>l个/50HPF;(3)肿瘤坏死;(4)细胞异型性明显;(5)细胞生长活跃,排列密集。具备1项恶性指标或两项潜在恶性指标为恶性,仅冇1项潜在恶性指标为交界性,不具有以上病变指标为良性。2结果2.1肿瘤的分布及良恶性见表1。表1肿瘤的分布及分级(例)2.2病理检查肿瘤均位于胃壁和肠壁内,多数位于肌层,少数位于粘膜或浆膜下,位于粘膜下肿物向腔内生长,粘膜面光滑,也可见溃疡形成,肿瘤直径1.5-12.0cm,其中直径>5cm者8例。人多数肿瘤为境界清楚但无包膜,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切面灰白编织状,黄褐色,质韧可

6、见丛状出血,部分肿瘤呈鱼肉状伴出血,坏死及囊性变。组织学特征:GIST肿瘤细胞基本形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多数梭形细胞界限不清,形态似平滑肌细胞,胞质丰富、淡染,多交叉束状、漩涡状、席纹状排列,上皮样细胞多呈圆形、多边形,体积较大,胞界清楚,核圆,胞浆丰富,胞质嗜酸性或嗜碱性或两者均有,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血管旁细胞套。本组35例中梭形细胞25例,上皮样细胞1例,混合细胞型6例。2.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5例GIST中,33例表达CD117,22例表达CD34,10例表达SMA,2例点灶状表达S100,9例表达Ki67,5例表达P53。3讨论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小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

7、一直被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瘤。近年来认识到其起源于消化道细胞或幼稚间充质干细胞向Cajal细胞分化的细胞,故称间质瘤[4]。GIST占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胃是好发部位,本组35例中有19例为胃GIST,占54.3%。GIST无临床特异性表现,术前确诊率低,内窥镜和消化道造影是最常见的检查手段,CT和B超检查奋一定的帮助,但特异性不高,内窥镜检查多数能发现肿块,但取组织活检较困难,钳取组织必须达到一定深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