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69854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研究----教学研究论文-->第1章绪论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全面提升我国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素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素养培育工作己经引起国家、社会及高校教育者的密切关注。很多专家、学者都已经开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设性建议,但是大部分建议还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没有真正结合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素养现状、特点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为了更好的将理论研究密切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进而实现科学指导素质教育实践这一根本目的,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视阈出发,
2、深入到高校大学生群体之中,对在校大一到大四学生以及研究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水平进行问卷调研并做出细致分析,以期全面掌握我国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现状,为我国高校实施“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建设性思路。..第2章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概述2.1互联网的相关概述同时,“互联网”能如此快速地被人们接纳并普遍使用,是与其独具一格的特征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第一,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的扩散性。网络数据信息的传播并非是单个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
3、而是人与机器的“发散式”联系。第二,网络丰富信息传播的快捷性。相对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来讲,网络数据信息极为丰富、信息量也巨大,且极为迅速快捷和方便。第三,“互联网”信息沟通方式的隐蔽性。网络沟通交流并非人人对话,而是人机对话,这就实现了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的隐蔽性。2.2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相关概念本文以各位学者对“网络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的时间节点为脉络,对“网络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进行深入阐释和界定。李智晔认为,“科学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进行创造信息的能力被称为网络信息素养”,由于它以网络环境为平台,以数据信息检索技术
4、为核心内容,以网络资源为检索对象,因而突破了时空范围,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因此,网络信息素养主要由“网络信息意识、网络信息知识、网络信息能力以及网络信息伦理道德组成”。张敬之认为,网络信息素养是指“在互联网络环境中人们必须具备的网络信息素养,也就是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并进行网络信息创造的能力”。第3章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现状及成因...............203.1调查的基本情况..203.2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现状.................233.3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25第4章大学生
5、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324.1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社会实施路径..........324.2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学校实施路径..........344.3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家庭实施路径..........37结论............42第4章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实施路径4.1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社会实施路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具体,社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
6、大学生进行社会教育中要注意营造和净化社会媒介环境,搭建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等有偿服务,让大学生兼职等形式开展网上各种业务服务等收取有偿服务费,服务收入可以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资金,从而形成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良性发展的基础。以上机制力求做到常态化、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渐形成我国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从而从国家层面保障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4.2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学校实施路径开设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应重点突出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要把开设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
7、课程纳入大学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中还较少设置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方面的课程,即便是个别高校有,也普遍的存在着课程跨学科研究不够,吸收传媒学、传播学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少,在课程设置目标上也偏重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学习而忽略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问题。因而,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培育必须融入高校的通识课程体系,要在相关学科中融入网络信息素养的相关内容,使之成为大学生群体网络信息素养培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普遍开设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相关课程,使大学课堂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育的主阵地。....结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
8、会的形态也随之相应改变,与当前科技发展一致,“互联网”作为一柄“双韧剑”,同样具有“双重效应”。“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使广大学生网络素养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