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

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

ID:22251538

大小:6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8

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_第1页
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_第2页
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_第3页
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_第4页
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王阳明知己体验艺术述略①内容提要:知己说是王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知己体验是其美学的核心,他的美学可谓知己体验美学。其中知己体验艺术论,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其艺术论中三个重要新题目进行了初步探索。王阳明以为艺术是心灵的映照,夸大对主体的高扬,同时以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形式也应不断创新;审美教育是知己体验美学的落脚点;正是这种以圣人境界为主要内容,以知己体验为核心的知己体验美学,对明中以来的文艺思潮起了很大的推动功能。:王阳明;知己体验美学;审美教育;性灵说同知己体验审美论一样,知己体验艺术论是王阳明知己体验美学的具体展开。假如知己体验在审美论中着重主客体审美关系的话,那么在艺术论中就

2、侧重于审美活动的个体和社会之关系。王阳明的艺术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对艺术的基本看法,二、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三、王阳明美学之地位。这充分凸现了知己说顺利贯彻的生命力。一、王阳明对艺术的基本态度像其他大儒学家一样,王阳明在道和文的关系上,注重道对文的决定功能,但不否认“文”的重要功能,以为艺术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少的,而且是其知己说的内在要求,但他反对虚“文”,主张古乐和今之戏子的“相近”。1.道(知己)和文(艺)在道和文的关系上,王阳明首先以为道对于文的主导功能,文就内在于道中。他说:“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往道远矣。”②很明显,这里的“文”是依附于道的

3、,若只为“文”,就会失道。在王阳明看来,“道即是知己”(第105页),是造化的精灵、生命之本体。从这个角度说,“文”一定要内在于道,否则就无“文”。同时,他也以为文(艺)是“义”(第100页),而“义即是知己”(第102页)。这里就有道即文或文即道的涵义,同时也隐涵着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相同一的深刻思想。这是内在于知己说的,是对当时伊朱理学的教条化和文坛上的复古主义极端形式主义的反动。实质上开启了性灵说的波涛。然而,文和道究竟不是简单的同一,“文”在很多时候不能达到其本然的“文”(即道)。这种“文”就是“虚文”,是有害于“道”(“文”之本体)的,也就不是真正的“文”或艺术。这种“虚文”是王阳

4、明所反对的,因此,他以为:“天大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第7页)“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第32页),“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第8页)由此,他提出了他的诗言“道”说。他说:“志于道是念念要往择地鸠材,经营成个区宅。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可据矣。依仁却是经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往。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苟不志于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往置造区宅,只管要往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第100页)这里,王阳明首先肯定了“艺”对人生的美化或

5、积极功能(“美此区宅”)。同时,“艺”、“义”、“道”的内在同一,同是“调习此心”即致其知,使之熟于道。很明显,王阳明把道德情感内化为个体的审美心理,使人生审美化了,使艺术为人生服务。王阳明以为,艺术内在于道,是“吾心”的情感抒发,是喜怒忧惧等情绪的表现,是人生之诗。他说:“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第254页)王阳明注重到了艺术的非凡规律——自律和他律的同一,不是隶属于某种社会目的的工具,而是要传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情感。这是情和理的同一,是对孔子文质同一论的发展。2.“古乐”和“今之戏子”如前所述,王阳明及其知己说都是历史的产物。王阳明十分关注艺术和现

6、实生活的同一,并提出了“古乐”和“今之戏子”相似即艺术的继续和创新新题目。我们知道,明代中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都市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以戏曲、小说为主体的,供广大群众消费的市民文学蓬勃发展,并成为文学的主流。这对于供极少数贵族欣赏的古典诗文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这也是那些传统守旧的象牙之塔的书生所不愿看到的事情。因此,明代文坛,尤其是进进明中叶,为反抗***,禁锢思想的“台阁体”,为拯救被日益壮大的市民文学所冲击而逐渐衰落的传统旧体文学,出现了声势浩大的拟古思潮。随之,拟古主义和反拟古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和王阳明同时代的李梦阳、何景明就是高唱“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进行复古的

7、,但他们的复古不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真正继续,而只是追求一种和古乐貌似神离的重格调法式的纯形式的摹拟,脱离现实生活,不关注广大群众的需求,以致走人拟古不化的境地(当然,李氏在晚年见到王叔武的“真诗乃在民间”③时,有些醒悟)。针对此种时弊,王阳明反对“虚文”,夸大诗乐是“吾习”之外化和显现。从而夸大既重视对古乐的继续,又注重当时出现的“今之戏子”的创新,并以为“古乐”和“今之戏子”的内在精神是同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