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

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

ID:22207083

大小:68.6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_第1页
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_第2页
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_第3页
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_第4页
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民委救灾捐赠工作体会开展社会救灾捐赠活动,是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维护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全社会有效地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有利于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全社会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通过多年来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我们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拿出来与大家交流,研讨。、救灾捐赠概述救灾捐赠工作在我国有着古老的渊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和进步,以及救灾

2、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救灾捐赠得到蓬勃发展,成为救灾工作社会化的一块前沿阵地,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吸引了众多人士参与,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和影响。救灾捐赠,就其现代的意义而言,是指有组织、有管理、有发动的以救灾为目的,而开展的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每当发生天灾人祸,邻里、乡亲、亲友之间会互相接济,携手度过难关,体现出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一些宗教寺庙、大户和官宦人家也怀着行善积德、善有善报的心理,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但这些民间的互助互济行为多是自发的、零散的、局部和偶然的,难以成为大的凝聚力的群体。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救灾工作的新需要,救灾捐赠工作向着社会化和规范化迈进。在这个时期,救灾捐赠不断开拓领域,扩大影响,并在组织、发动、管理、宣传等方面得到加强,成为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同时加强了对救灾捐赠政策、管理和组织发动的领导,形成救灾捐赠立体化的新格局。二、救灾捐赠特点救灾捐赠既是社会救助事业的一部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具有实务性和操作性。在救灾捐赠中,救灾是目的,捐赠是手段,前者决定了救灾捐赠的动机、时效、计划、目标,并使之区别于一般社会捐赠等社会公益事业,后者则决定了它的行动范围和方式。救灾

4、捐赠工作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捐赠一般没有长期具体的计划,而是受着突发事件的制约,其结果也难以预测。救灾捐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对每次受灾的重灾民进行有效的救济,其服务对象往往是特定范围内的某些灾民群体,而在救灾捐赠中受到救济的灾民也是一次性的,具有救急的特点。第二,捐赠的发动对象是整个社会,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潜在的捐赠者。捐赠行为完全是出于捐赠单位或个人的自愿,且是无偿的支付,它只产生社会效益,无论是捐赠者还是管理者都不在其中追求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三、救灾捐赠作用救灾捐赠工作对灾区和救灾工作的作用,已随着救灾捐赠规模的扩大而变得举足

5、轻重,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和深入。通过多年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我们认识到它能起到的五大基本作用。第一,通过捐赠募集的大量资金和物资,有力的支援了灾区人民抗灾救灾、重建家园,同时也大大弥补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救济灾民,救灾经费严重不足的缺陷,体现了现代“立体救灾”观念的实践。以XX年“”汶川级大地震为例,仅通过开展社会各界救灾捐赠募集到的救灾资金就达550多亿元,这笔数额巨大的资金,对救济震区灾民和灾后重建等各项救灾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二,救灾款物使灾区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增强了灾区人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稳定灾区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以及灾

6、区的人心作用很大。灾区人民能够迅速摆脱灾害的影响,重建家园,发展经济,有利于保证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差距,适应全社会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第三,救灾捐赠能体现全社会对灾区的关心,在精神上极大的鼓舞了灾区人民,使他们从极端的困境中崛起,以满腔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投入到抗灾自救的斗争中去。同时,通过捐赠活动还能密切城乡关系、干群关系,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第四,通过幵展救灾捐赠活动,使全民共同参与救灾工作,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使全社会的防灾抗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自1

7、998年以来,特别是XX年、XX年淮河流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XX年年初的南方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社会各界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灾害的发生与危害、灾民的困难情况,都更加了解和关心,并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第五,救灾捐赠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全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通过捐赠,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爱国主义热情得到充分的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纽带得到增强。救灾捐赠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水平和精神素质。一方面,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救灾捐赠才有了社会基础,因此,救

8、灾捐赠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文明标尺;另一方面,兴旺发达的救灾捐赠事业又能反过来促进全民精神文化的发展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四、捐赠活动开展(一)加强领导是做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