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68923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谈当前主干线公路的养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当前主干线公路的养护:X734:A: 在公路管理工作中,公路养护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具有技术性强、人员素质全面、维修反应迅速、安全措施严格等内在要求。但是目前由于受较为落后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使得各地公路养护工作都无法完全达到这一内在要求。 一、公路养护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许多公路养护管理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
2、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另外在机构设置上,许多公路仍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领导”原则设置养护处、养护科、养护工区等,造成人员庞大、机构臃肿。这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养护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市场化,另一方面不利于养护工程的监督和质量管理。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近年来,根据交通部提出的“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原则,各省(区、市)都不同程度的进行公路养护运行体制的改革,并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是目前由于各地对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尚存疑虑,从而使得养护运行机制较为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
3、、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等。另外,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3、养护队伍臃肿,技术力量薄弱。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公路养护管理中,由于“政、事、企”不分以及激励约束机制不强,导致各地养护机构重复设置,非生产人员膨胀,养护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现象比较严重,从而使得养护经费被挤占,养护队伍素质下降等问题产生。同时在现有养护队伍中,其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管理人员过多,一线从事养护生产的人员太少;(2)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 4、用
4、工制度僵化,分配形式不活。随着公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机械在公路养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养护单位一方面急需专、精、尖人才,而另一方面无法解决“不能胜任”工作的职工安置问题,从而导致内部人员出不去,外部人才进不来的“两难”境地。在工资分配上,效益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激励作用不强,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劳不多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差,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产生。 5、养护资金不足,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全国各地公路养护中普遍存在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建设资金缺口太大,有限的养护资金难以满
5、足不断增加的养护任务。养护资金的不足,必然会使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时处理,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给经营者和使用者都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由于各地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臃肿,养护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公路养护成本居高不下。 6、机械化程度不高,无法适应“及时养护”需求。公路需要高标准的养护,实现养护机械化是推进养护工艺更新和养护技术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和改善公路交通环境的客观要求。但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公路养护维修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养护作业,养护机械化水平不高,养护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较低,作业效率和养护质量难以适应公路大交通量、快速交通的要求,无法
6、确保公路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和高效性。 7、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预防性养护”要求。目前各地公路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主要表现为疲于应付各种病害,缺乏运营使用过程中的路况调查、病害预测以及适时养护决策和养护规划。只有变被动养护为预防性维护 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实现预防性养护应具备两个条件:(1)技术条件,包括道路及桥梁结构检测系统、路况评价预警系统、养护决策系统及成套养护设备;(2)机制条件,指养护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养护决策、养护规划、养护调度及工程养护监理制度。 8、法规建设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 近几年来,一系列公路法规的
7、颁布实施,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突飞猛进的公路建设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速制定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养护保障、养护定额等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立完善养护系统,以实现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公路养护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1、体制不顺。为了解决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国家不断深化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多渠道、投资方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