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

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

ID:22149659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_第1页
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_第2页
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_第3页
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_第4页
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新探  :使抽象的传统文化模型化、数据化,将抽象的东方文化与管理思想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是学界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管理模式中国管理C模式,以推动东方传统文化的再传承、东方管理思想的再实现。  关键词:管理哲学实用量化;模型;管理创新;C模式  :F270  中国企业管理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化30余年,成果显著,成效突出,但随着中国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影响发展的阻力也越来越强,其表现在:劳资矛盾加大,企业文化缺失,管理模式机械,资源消耗严重,核心竞争力疲软,组织生态恶化等。这种现象反应了西方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

2、应中国企业的发展,由此笔者开始探索一种适合于中国企业发展的新管理模式。  一、研究背景  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随着以资本积累为人类社会财富主要表征的凸现,企业在强烈的扩张期望驱使下,其规模也同样在不断的扩张之中。各类大型产业组织对高效管理的追寻,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管理学的早期发展。企业在这一历史时期对效率和利润的提升欲望,为现代管理学奠定了社会基础。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PrinciplesofScientificManagement)的出版宣告了管理学正式独立于学科之林,并创立了管理学中最重要的派别科学管理学派。但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

3、视技术性的因素,忽视了人群的社会因素,为求取效率而逐渐迷失了人性追求的思想和主张。随着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发展,人性的研究不断进步,管理学也随着人性的不断发现而升级换代,无外乎都是围绕如何有效激励而展开各种研究,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佛的成长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等[1]。科学性是管理的第一特性。科学性即是工具理性的表现,管理学之所以可以跨越文化、地域、种族、肤色而具有普世价值,就在于管理的工具理性,因为它可以不断重复,不断复制,不断验证而不发生变化。这也是西方管理能在中国传播、推广、推崇、普及的重要因素。  西方的管理理论一般都考虑

4、到市场、政府条例、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现状、人际关系的变迁与观念的转变等诸多要素,是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来的,具有明显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这种工具理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看似已接近绝对真理。但是世界经济危机频发的客观事实,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西方的管理理论。  首先,现在管理学提出管理的目的是使利益最大化,致使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只看重显性的价值,即生产率、管理效率、市场占有率等可具体量化的目标,却忽视了隐形的价值,即组织发展的动力和组织文化观念的软性价值目标。管理价值实现是系统性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体,个人实现、组织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体。如果忽视了后

5、一点,企业就会为了利润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损害公众利益。  其次,西方管理学的成立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之上的,经济学的成立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而古典经济学的成立条件基于两个假设:资源有限的假设和经济人的假设。其中,人性的假设中表示人和机器是一样的,都是创造财富的工具。无论人性的假设是X人还是Y人(社会人),它总是把人建立在一个工具化的基础之上。这种人性的假设为西方人掠夺世界财富提供哲学基础和伦理动员,使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进行侵略。这种假设实际上违背了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为人而发展,不是让人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最后,西方管理的终极目标发生

6、了严重偏差。由于管理过多地向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向倾斜,使得社会成为一种被物质主宰的世界,从而造成社会功利化危机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危机。一个企业的发展应该是正和博弈,应该通过企业的发展使其他的组织和个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管理的终极目标应当是要为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创造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  中国的管理学源自西方。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管理体系几乎全盘西化。而西方管理学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工业大生产,思想基础是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文化基础是西方哲学与基督教文明。西方管理的政治背景为民主宪政,讲求自由、平等;而中国则是中央集权,讲求一统、权威。西

7、方管理的经济基础是一元市场经济,推行的是新自由主义政策而中国的经济是城乡二元经济,推行的是政府主导下经济特色模式。西方管理的文化基础是基督教文化,信奉上帝万能,而中国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糅合文化,不信上帝存在,信奉权力、权威。作为实践的社会科学必须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社会核心元素就是政治、经济、文化。西方的管理自然不可能在中国长久成功。因此,我们试图从中国的土壤里提炼出一种适合国情的中国管理模式。  二、管理模型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管理并非单一线性的、持久不变的控制机能,而是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有机系统。它必须配合外在环境,在组织内部不断求变创新,唯有

8、认识其不同机理,总结出管理真髓与症结,加以连贯、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