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05977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和高等学校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践中校企合作仍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阻碍。为了走出目前所处困境,政府、企业、高校必须合力创新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有益经验。[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高等院校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人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采用校企合作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有效途径。一、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企业方面(1)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高
2、技能人才。传统的“以师带徒”和直接从学校招聘毕业生模式都难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唯有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可以订单教育、也可以集中培训或委托培训来获得所需的高技能人才。(2)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够在提高校工素质的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学校在企业建立了实训基地,学生就会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依托学校资源,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让、孵化等方面成本都将大大降低。(1)校企之间除了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可以进行合作外,还可以进一步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开展合作,特别是
3、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更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高等学校方面(1)高等学校通过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有效资源,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利的。校企双方合作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展互兼互聘,同时,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到合作单位锻炼,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达到调整学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从总体上减少学校教师人数及降低教师培训培养成本,降低学校的教育成本支出同时,在企业建设稳定的工程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能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有效解决了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
4、;学校也可减轻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节约了教育成本。(2)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长时间都不能进入角色。原因在于大学的现行课程设置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导致了大学生缺乏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实行校企合作后,学校修订教学计划时可依靠合作单位的信息反馈,加强岗位职业技能的针对性教学及学生的实践锻炼,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了就业率,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二、校企合作实践中的困难与阻碍1.虽然国家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但就目前来讲,没有建立相关协调和领导机构,没有建立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及制
5、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充分的协调机制,缺乏相应的法规、制度保障。2.部分院校虽然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并开展了试点,但无论企业,还是学校本身,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认识。这样一来,长远的人才合作培养目标无法与校企合作机制结合起来,学校和企业之间,由于不同的利益关系,造成了校企合作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学校偏重当前利益,企业偏重人才和技术,使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3.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局限于“校内工业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没有放开视野,创新合作范围和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都只是参与到认识性实习和
6、生产实习中,而具有深刻内涵和外延的顶岗实习却得不到落实,通过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责任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想法没有得以实现。2.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压力感和责任感,不服从企业管理,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甚至找各种理由来逃避实习,没有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走出校企合作困境的出路的有益探索1.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要充分协调,对各自的领域进行引导与支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校企合作双方的合作成本补偿。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贷款等方面给予校企合作政策优惠;其次要规范学校和企业的责任机制,制
7、定、完善校企合作责任机制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实施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式等,做到鼓励性政策与惩罚性政策并举,以实现学校与企业、教育行政部门与行业组织、校企与学生等各方在明确的政策规定下协调互动,为职业教育构建起优质的实习实训平台、广泛的学生就业平台和持续的产业发展平台。2.学校加强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提高自身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在专业建设上,协调好专业稳定性与适应市场变化之间的关系,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在师资建设上,不但要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提升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强化教师为企业服
8、务的能力;在学生培养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生产安全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等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在培养模式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