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900723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5
《国内外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外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A811:A:1006-723X(2012)12-0010-04艾思奇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哲学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在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思想的研究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今天,我们对学术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思想国内研究综述自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后,艾思奇马克思
2、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思想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内学界对此发表了大量的专著与论文,同时召开了一系列的座谈会、研讨会,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艾思奇本人及历史贡献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体现为传记类作品和纪念文集,其中传记类的代表作品有:《智慧之路一代哲人艾思奇》[1]《艾思奇传》[2]等书。论文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3]《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纪念文集》[4]《大众哲学家纪念艾思奇诞辰百年论文集》,[5]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如:《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6]《哲学家艾思
3、奇的风雨人生》[7]等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专著只有马汉儒的《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8]以上论著多从史实的角度对艾思奇本人及著作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介绍,同时对艾思奇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评价和认识,即他是学者、战士、真诚的人三者的完美结合。但是这些论著不足之处在于对人物的理解和介绍大多限于感性现实的描述,研究的深度及理论价值有些欠缺。(二)分阶段性对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及贡献进行研究目前学界对艾思奇哲学活动和中国化、大众化思想的研究大多数是分阶段进行的,一般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北京时期。代表作品有:《哲学大众
4、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抗战时期艾思奇哲学活动的时代特征》[9]《艾思奇与延安整风时期的理论教育》[10]等等。此类论著的特点是分时期对艾思奇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活动进行研究,研究的优点在于对研究的问题有较为纵深的挖掘和分析,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可参考性,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即容易在研究内容上出现断层,无法很好地对问题进行规律性的探讨和研究。(三)关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文本及成功经验的研究国内学界对《大众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大众哲学》文本的研究,二是对《大众哲学》的成功经验的研究,三是对《大众哲学》的历史作用的
5、研究。此类作品主要集中为论文形式。主要代表作品有:《〈大众哲学〉的方法论特点及启示〉》[11]《常青的〈大众哲学〉》[12]等等。此类论著主要通过研究《大众哲学》文本及作用达到对现实的一些启示,但是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较多从语言层面上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障碍,未能从社会心理及时代背景变化等深层问题上真正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困境。这也是造成今天我们始终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四)关于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的启示及经验研究1938年4月,艾思奇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中明确提出马克思
6、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他是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人,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主要论著有:《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13]《怀念与思考: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14]《从艾思奇著作中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15]等等。此类论著对艾思奇的研究基本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和评价,即艾思奇是我国马克思.dyl].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杨苏.艾思奇传[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3]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4]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纪
7、念文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5]大众哲学家纪念艾思奇诞辰百年论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党史博采,2010.[7]散木.哲学家艾思奇的风雨人生[J].文史精华,2009.[8]马汉儒.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9]黎永泰.抗战时期艾思奇哲学活动的时代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0]程伟.艾思奇与延安整风时期的理论教育[J].北华大学学报,2007.[11]左安嵩.大众哲学的方法论特点及启示[N].光明日报,2010-
8、2-18.[12]李今山.常青的大众哲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13]王伟光.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学术探索,2009,(3).[14]李景源,孙伟平.怀念与思考: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