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86例脑出血ct及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86例脑出血CT及临床分析莫少武1卢少梅2(1广丙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535000;2广丙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区535000)【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247-02【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患者脑出血的特征,为脑出血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经CT确诊颅内出血的患者共286例,回顾性分析其CT及临床资料。结果在286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出血占78.7%,脑叶出血占9.8%,小脑岀血占5.6%,脑干出血占4.5%,
2、脑室出血占1.4%,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患者罹患脑出血的几率增高。结论CT是诊断脑出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关键词】脑出血CT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JCH)是指原发性脑实质的出血,又名出血性脑卒中或脑溢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1]。由于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ICH的诊断有赖于医学影像学的检查[2],而头颅CT是ICH的首选检查方法[3】。木文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的28
3、6例关于CT确诊ICH的资料,探讨该病的CT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共286例患者,男192例,女94例,年龄32〜88岁,50〜70岁占了71.3%。既往合并高血压204例,冠心病82例,高脂血症177例,糖尿病37例。就诊时间为发病后30min〜72h不等。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言语不利、失语、口角歪斜、偏瘫、抽搐、嗜睡、大小便失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等,病情发展很快。1.2检查方法采用德国两门子DifinitionAS64排螺旋CT常规轴位扫描,以听毗
4、线为基线向上进行层厚8mm、螺距8mm的扫面,部分患者采取薄层扫描,一般扫面10〜12个层面。本组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并根据血肿量计算公式或CT机体积计算程序测定颅内出血量。2结果2.1出血部位及量统计结果见表1.表1286例脑出血CT及临床表现出血部位例数破入脑室19豆状核1413817内囊422913外囊217429丘脑34133尾状核04021脑叶728713小脑01608脑干01304脑室040静态发病血肿量(ml)合并症1.8〜112.4(38.9)1151.7〜10.2(6.3)1.5〜44.7(11
5、.3)1.6〜54.1(12.6)6.0〜12.0(9.4)10.2〜189.2(72.7)10.1〜34.4(18.5)2.1〜8.5(4.9)52〜104(73.8)2.2CT表现正常脑实质内边界清楚,CT值在30〜40Hu之间,CT片上见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影,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CT值为52〜96Hu之间(平均72Hu),其周围见低密度环水肿带CT值为18〜34Hu(平均28Hu),冇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2.3CT前后比较患者就诊时临床诊断结果考虑为脑血管意外占64.2%,脑梗塞占14.2%,待明确诊断11.9%,而诊
6、断脑出血只占16.7%。而所冇286例患者均经CT明确诊断脑出血,由此可见CT扫描对于诊断脑出血的敏感度非常高。3讨论ICH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临床病死率较高。ICH多数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而高血压是引起ICH的最常见原因[4]。由于血压长期处于较高状态使脑动脉硬化、动脉壁纤维硬化、产生微小动脉瘤,血压骤升吋破裂出血[5】,好发于大脑基底节区及丘脑,本研究有225例患者血肿部位位于基底节区,占所有血肿的78.7%,脑叶出血占9.8%,小脑出血占5.6%,脑干出血占4.5%,脑室出血占1.4%,与国内外研宄[6,7]基本一致。大
7、部分为急性发病,少数静态下发病或缓慢发病,对于后者与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依据纯粹的临床特征很难鉴别,需要靠CT等影像学检查才能鉴别。本文主要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的CT表现:血肿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CT值约为60〜90Hu,周围可出现偏心性界限清楚的稍低密度水肿带,CT值低于正常脑组织,一般20〜30Hu之间,比周围正常的脑组织低10Hu左右,血肿及周围水肿可以形成占位效应,与血肿的部位有关,局部脑室受压移位、脑沟脑池变窄消失,血肿破入临近脑室,则脑室内可见到高密度的血液与低密度的脑脊液形成液-液平面,甚至脑室
8、呈高密度铸型。CT不但可以显示血肿、周围脑实质变化等,还可以计算出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量(ml)=l/6π(前后径×左备径×上下径)[8】。出血部位及量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案及预后,因此,CT诊断医师出具报告吋,要明确出血的部位及量的多少等,从而给予临床医师决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