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论文]

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论文]

ID:21786199

大小:1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论文]_第1页
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论文]_第2页
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论文]_第3页
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论文]_第4页
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美玉有璞,可琢可磨——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再解读浙江新昌教师进修学校(312500) 金爱武《小学语文教师》2012年第二期登载了宋中铠的《一样的名句,不同的解读——薛法根、闫学匆匆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赏析》(名句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后颇有感悟,有一吐方快之感。笔者试从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这三个方面对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再作解读。一、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鱼和熊掌是否可得兼?

2、相对而言,薛老师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而闫老师更关注文本的言语内容。“内容人人看得见,内涵只有少数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薛老师直接从言语形式入手,他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列成诗句,从言语形式的解读中去发现言语内涵,得出“前面的排比句反衬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结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岁月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薛老师的课堂不止于文章“说了什么”,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怎样说的”和“为什么这样说”。能这样读书的,薛老师称之为“会读书”;能这样教语文的,自然就称之为“会教语文”了。如果把言语形式和言

3、语内涵分别比作鱼和熊掌,那么薛老师可谓是“鱼和熊掌得兼”了。闫老师似乎更偏爱“熊掌”,也就是言语内涵。“用笔画出含有深意的字词或句子”是指向内容的;“……那么时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是指向内容的;出示台湾作者林清玄的《与时间赛跑》是指向内容的;“……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仍然是指向内容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二个学生说“这句有三个‘再’字……”时,闫老师在表扬“她抓文字抓得多好,有多敏锐的语感”之后,仍然把学生的思考点从言语形式拉回到内容场景中。也许闫老师没必要如此固守在言语内容的阵地上。对于“写什么”的问题,学生似乎早就了如指掌,教师没必要“用墨如泼”。第一位学生的回答就比较到位

4、了,“这句写得很美,突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别的都会再回来”,而且学生们对作者的“茫然”、“无奈”“难过”也已有所理解了。对学生已然明白的,教师真不必花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二、学生回答:为什么并不都“给力”?从两个教学片段看,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实在大异其趣。闫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思维敏捷,表达完整,而且个别学生的言语表达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和哲理性,体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他们不仅能关注文本“说了什么”,而且已经在学着关注“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这样的回答为课堂提供了很广阔的生成空间,教师既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把教学引向言语内容,也可以引向言语形式。第一位学生说“这句写得很美,突出时

5、间是一去不复返,而别的都会回来”,表述简洁,注意到了形式的“美”和内容的“深”。第二位学生说“这句有三个‘再’字。‘有再来的时候’‘有再青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说明了其他东西都可能重新来过,可是时间如果不好好把握的话,就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她不仅注意言语形式的美,而且还能说出美之所在;她不仅注意到“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了,而且还能说出是“怎么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的,最后还进一步指出要“好好把握时间”。至此,我们不能不感叹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全面和深刻,称之为“精彩”是当之无愧的。优秀的学生,精彩的发言,成就了有厚度和深度的课堂。可是,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显得很单薄,缺少言语表达

6、的完整性、丰富性、生动性,更谈不上审美性和思辩性了。第一位学生说“这是排比句”;第二位学生说“前面都是讲什么事物去了,后面都讲这个事物又回来了”。面对这样单薄简陋的回答,薛老师只能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连续发问。学生的回答为什么如此不给力呢?从实录中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确实不是很高,回答时多用简单的短句,如“这是排比句”“日子一去不复返”“他很无奈”等。但是,除此之外,薛老师的课堂设计也是有欠缺的。这个欠缺就在于“排列成诗句”这个环节,他没有把“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句放进去;而这样一个缺乏相对完整性的语境,直接导致学生

7、的思考仅仅停留在排比句上了,课堂因此显得有点迟滞僵化了。三、教师理答:举重若重和举轻若重?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不够给力,于是,薛老师必须以“用力”的理答把学生导向对文本的深度解读。面对学生过于单薄的回答,薛老师这样连续地发问:“老师这样排列,你能看出什么特点?”这个问题指向言语形式,简约而明确;“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这一句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关注点由形式引向内涵;“日子和桃花、燕子、杨柳相比,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