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误解“语用”[论文]

切莫误解“语用”[论文]

ID:21721820

大小:1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切莫误解“语用”[论文]_第1页
切莫误解“语用”[论文]_第2页
切莫误解“语用”[论文]_第3页
切莫误解“语用”[论文]_第4页
切莫误解“语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切莫误解“语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切莫误解“语用”切莫误解“语用”重庆市南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罗晓敏在新课标背景下,强化“语用”功能的提法一经出现,专家倡导“语用”,教师实践“语用”,许多报纸杂志也将“语用”强调到了极致。“语用”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师群体中人脑人心,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各类研究课、公开课、赛课、名师观摩课和平常的课堂中。注重“语用”,无疑引来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窄化语用、泛化语用、误解语用等现象也日益凸显,需要高度警惕并采取必要对策。一、直击“误解”现象(一)将“语用”窄化为“仿写练笔”有老师片面理解“仿写练笔”即为语用。认为语用无非就是

2、读中学写,特别是将语用窄化为“仿写”:有仿写句子的,有仿写片段的,有仿写开头的,也有仿写结尾的,也有仿写课文的……(二)将“语用”泛化为“每课必用”有老师将“语用”泛化为每堂语文课必须语用,必须动笔。于是,老师们在每天40分钟的语文课堂上挪出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二十几分钟,让学生写话、写段、写文…(三)将“语用”等同为“讲练结合”有老师认为,课改前是注重语文知识训练,现在重新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相当于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讲练结合,回到注重基础知识训练的年代,回到强化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年代……由于存在这些误解,阅读课成了习

3、作课,识字课成了写话课。“仿写练笔”“每课必用”“讲练结合”似乎成了课堂上剩下的唯一风景。误解语用,只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探索“语用”对策(一)理清何为“语用”笔者认为:理清“语用”概念,是探索“语用”对策的核心,窄化“语用”与泛化“语用”皆不可取。语用需因文本而异、因课时而异,合理语用,适合则用。笔者不是一味地反对读中学写,而是认为语言文字的运用绝不是单一的“读写结合”或停留于“让学生练笔”。仅将“语用”等同于写作,是对“语用”狭隘的理解。小学语文课堂也容易从以前的上成品德课,转向现在的上成写作课。如《一只梅

4、花鹿》,这是篇寓言故事,此文更加适合培养学生复述文章的能力,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编者意图亦如此,课后题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但有老师为了迎合当前的热门话题,误解了语用,片面地在本文中找“读写结合”点。老师忽略了编者意图,放弃复述文章这一重点目标,反而将文章支离破碎,挖空心思地转向为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句来描写动物的“皮衣”“皮毛”“斑点”“角”“腿”等。导致学生兴趣缺失,概括能力缺失,复述能力缺失。这样的滥用,有失偏颇。(二)目标取向多元语用的目标取向在哪里,达成的结果也会不同。以理解为取向,着重于理解;以表达为取向,

5、侧重于说写;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设计,则会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画家将自己比较满意的一幅画挂在集市街头,让街坊邻居将画得不好的地方用黑笔圈上。第二天,这幅画从头到尾都被画上了黑圈,他万分沮丧。后来,经人指点,他将画摆放在同样位置,只是请人们将哪里画得好就用红笔画上圈。第三天,同样的画居然全被画上了红圈。同样的画,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群,结果却截然相反。可见,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焦点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如两位老师同课异构教学《天鹅的故事》,罗老师关注课后题“前后照应”的特点及其作用,则引导学生回顾三

6、年级学过的课文《一座铜像》《家乡的红橘》,进而归纳梳理,了解“前后照应”写法,接着深化拓展、迁移写法,引导学生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给文章补充结尾,把本堂课的目标聚焦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巧妙灵活而不呆板。邬老师则关注文中天鹅的三次叫声,引领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大自然里的声音,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猜想动物们好像在说什么,似乎听到它们在说什么,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还听到过哪些声音,还可以怎么描写,课中的品读感悟、联想迁移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语言文字运用的融合。不同的语用训练点,前者关注前后照应的拓展迁移,后者关注情景交融

7、的联想补白。两位老师循文入境,准确定位,不同层次的语用得到关注。不同的语用策略,不同的训练点,最终殊途同归:同听天鹅之音,共享语言之妙!(三)语用策略例谈古文教学中的语用。一般人认为,古文教学中不适合提倡语用。古文不是无情物,对古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调动自己的想象、直觉、灵感,去体悟古文的意蕴。在古文教学中,除朗读训练之外,可用关键词、重点词或经典句式尝试语用。有老师执教《矛盾》一课,运用“之”“者也”赞扬学生,如:“孺子可教也”“其子之慧,人莫能及也”“尔等真会誉矛也”,看似简单的表扬语言实则机趣暗藏,这一教学细节,蕴

8、含和演绎的是有的放矢、层层递进,与之相匹配的角色模拟“卖盾、夸盾、卖矛、夸矛”等环节彼此关联、前呼后应。古人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生在充分的读、演、说、写“之”和“也”的语言实践和运用过程中得法悟道,也能体现“语用”功能。批读文教学中的语用。教批注方法,也是语用。如批读文《一棵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