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90369
大小:82.2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3
《网络技术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技术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也必将引起教育培训从外延到内涵的深刻变革,给教育培训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试图以终身教育理念、成人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构建开放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加以探讨。一、对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认识教育培训作为一项社会功能,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期,才逐步成为很多组织的一项常规活动,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本文所称的教育培训,是
2、指以成人为对象,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或取得职业资格为主要取向的学校后教育培训。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培训观念、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培训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培训活动包含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教师、教材和媒体等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称为培训模式。网络技术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并按需获取信息。网络技术与教育培训相互融合,传统的培训模式、理论乃至体制需
3、要进行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是以统计从业人员为中心,以先进的培训理念为指导,网络为环境,在线学习为特征,将学员、教师和培训者组成网络化的学习组织,注重学习的效率,强调发挥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指导的学习,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统计工作中去的教育培训模式。二、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分析目前的统计教育培训大多仍是单一的面授培训,培训对象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集中面授。培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训部门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性;二是培训教师的个人魅
4、力、业务水平和责任性;三是学员的构成特征。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培训对象的差异性。统计教育培训的对象均为成人,他们在构成特征、工作压力、工作可离度,甚至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差异很大,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和需求也就千差万别培训对象兼职多、流动性强的现象也十分突出。依然延用传统的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的集中面授形式,忽视了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因素,容易使培训流于形式。1.培训过程的短期性。在职成人培i川决定了培训只能是短期的。学员从工作到培训的过渡期短,不利于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吸收。2.培训师资的动态性。在师资上,统计教育培训往往是一事
5、一聘,教师多为兼职,他们在教育培训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大多数还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3.培训主体的多元性。有些地方,培训是以统计机构牵头,委托院校或中介机构具体承办方式实施的。培训主体的多元性往往会导致多头利益,继而影响培训效果。4.培训内容的狭窄性。目前,统计教育培训的内容大都以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配发的教材为基础,以统计实务为主,选择范围有限,有些地方已连续多年培训选用同一教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业务水平较高或从事统计工作年限较长的学员易对培训产生厌倦情绪,也限制了他们了解、追踪统计领域新成果、新知识的
6、意愿。以上分析说明,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非常必要。基于网络技术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弥补目前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缺陷。可行性分析1.计算机及宽带网络应用已经走进广大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据统计资料[1],**省XX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分别为73.8台和19.4台,同比增长13.9%和35.7%。中国互联网络1目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7F[2],XX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到40.3%。网民每周上网时长均值为19
7、小时。网络教育应用使用率到达18.5%,说明网民对于互联网教育培训等深层次应用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大幅度提高。这些都表明,实施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钏模式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此外,随着IPv6网络从试验性网络逐步走向实用以及以博客和维基为典型代表的Web2.0的广泛应用,给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留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近几年各地参加统计教育培训人数和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人数逐年上升的事实表明,各级统计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统计从业人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在增强,创新统计教育培训模式的时机已经
8、基本成熟。3.统计系统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硬软件条件和网络设施条件有明显改善,应用水平极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既精通统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骨干力量,为各级统计机构开展基于网络技术的统计教育培训提供了较好的人力和物力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