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16166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摘要】本文从分析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供求入手,进一步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KAQ定位、课程体系创新、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打造四方面研究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调查显示,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数量问题,选择“越多越好”的占54.1%,认为“只是关键岗位需要”的占43.2%。企业招聘时看中的首先是实践能力,其次分别是持续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2、可以看出,企业更看中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就是应用创新能力。由此看来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从目前来看,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这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2004年10月13日至14日,在由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上,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一方面是学生找工作难,一方面是企业缺乏人才。这是一种人才结构的失衡,我们急需那种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现在企业引进创新人才的难度非常大,我们的教育普
3、遍存在着与企业脱节、与市场脱节的问题,这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作为高等院校的经济类专业同样也面临着上述问题,一方面社会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却已经开始出现困难。而分析这种矛盾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目前教育状况使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因此,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要首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KAQ定位 概括而言,应用型人才可以分
4、为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而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因此,针对目前专业培养方案对其定位比较笼统、不清晰的现实,应首先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框架、能力框架和质量框架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与构建,这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创新 按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KAQ定位,
5、以“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强适应、促创新”为指导,修订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及发展潜力,形成“就业有特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发展有基础”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优化整体知识框架,强化四方面知识(对专业发展起长远作用的基础知识,对进一步获取知识有用的工具知识,对发展新学科有用的综合性知识以及对促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有用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一套能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6、,贯穿到教学各个环节的专业教学计划,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框架、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打下坚实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 2.进行柔性课程设置,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结合,保证在第一课堂外能够参加多种类型的创新及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自主教育上的突破以及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突破。 3.对课程进行分层化处理,以改变课程设置上的“平面化”、‘平台化’倾向。 4.增大含有实验教学的课程门数和实验教学的学时数,增设具有设计性的课程和创业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应用
7、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三、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应重点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现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进行重构,以拓展实践教学范围,提升实践教学层次,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1.指导思想 按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以加强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三层次”、“三模块”纵横交叉
8、、相互融合的具有网络状结构的全过程实践、全过程监控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层次”:即基础层次,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提高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突出学生创造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 “三模块”:基础教学实验模块(基础课程实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