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47528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一、课证融合的含义与条件 (一)含义 课证融合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证书的考试。从宏观上来说,课代表专业人才培养,证代表职业岗位要求,它是指专业人才培本文由.L.收集整理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从微观上来说,课代表专业课程,证代表职业考证,它是指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相融合。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课证融合是指将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
2、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方案,使专业教学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及职业岗位要求紧密融合,使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及企业的需求相一致,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二)条件 人才培养定位、职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考证项目的确立是实施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就国贸专业而言,首先,应明确国贸专业是为哪些职业岗位培养人才,即确立人才培养定位;然后,应清楚职业岗位标准,从而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最后,要确立国贸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考证项目,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
3、要标准。 二、国贸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在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现状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国贸专业为样本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2010年度国贸专业的学生数量为107人,学生在各行业的就业情况如图1所示。 经调研,在69%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中有近15%的学生所从事工作与本专业关联甚小,这意味着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略多于一半。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我国就业形势和国际经贸形势有关,但我们也应该反思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
4、方案设计主观性强,与职业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高校的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等。目前我国一些学习专业定位仍存在一定的盲从性,忽视了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使得所设计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培养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从业人员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存在一定差距,使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需求产生偏差。 2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仍以学科体系构建为主 以沈阳航空航天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除基础课程外,专业课程包括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
5、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外贸函电、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和商务英语等。同时,为了拓宽知识面、深化专业知识,还开设了国际结算、会计学、WTO等专业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中大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较少且与外贸岗位的关联性不够突出。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影响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的发挥,限制了专业口径,不利于学生就业。 3实践教学比重低,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目前,国贸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仍未得到较好整合,而是各成体系、相互独立,基本上都是首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社会实践,由于学生缺乏感性
6、认识,容易造成理论知识的空泛,降低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中的比重仅为18%左右,忽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职业能力与外贸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 4师资队伍不完备 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专业指导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国贸专业指导教师缺少参与或进行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的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尽管一直强调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但由于教学任务重、进入企业难等客观因素,使得大多数专业教师实践机会和时间较少,难以成
7、为双师型教师。 5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国贸专业的教学方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说教式为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良好互动,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运用不够充分,在日常教学中虽在相应的课程中穿插一些案例,但数量远远不够,迫于课时要求,案例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点缀,并不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6实习实训基地薄弱 由于国贸专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缺乏实践则无法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沈
8、阳航空航天大学国贸专业以沈飞、黎明为主要实习基地,小型外贸企业只能接受少量学生实训,大批学生难以到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习,实习实训基地薄弱,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三、发达国家在课证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 (一)政府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考核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是客观、准确地衡量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劳动力价值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职业鉴定质量保证体系对职业资格鉴定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例如,为保证高职教育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