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93816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1
《“一类”作文这样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类”作文这样写“一类”作文这样写“一类”作文这样写“一类”作文这样写“一类”作文这样写“一类”作文这样写“一类”作文这样写“一类”作文这样写王大绩 必须承认,在高考各项备考中,作文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原因就在于传统的作文备考习惯,普遍效率低下,效果模棱。突破传统习惯,优化作文备考效果,是当务之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有把握的获得“一类文”,55分以上的成绩。 要获得这样的高分,考生首先要能够在作文“基础等级”上站得稳脚跟。“基础等级”六条要求是: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
2、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除在“基础等级”上站稳脚跟外,还必须在“发展等级”上求得突破。只有这样,高分作文才唾手可得。“发展等级”含四个方面。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四个方面是对一个人“才、学、识”的全面要求,核心是“创新”。考生只需在一个方
3、面非常突出,或在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就可获得“发展等级”的满分。 “发展等级”获得满分,怎么实现?我们的主张是:改变传统的就题选材的被动做法,下决心将命题放在熟悉的生活中去表现。备考的重点不是去搜罗百科材料,而是要感悟熟悉的生活,展开联想与想象腾翔的双翼。 2005年高考前我曾提出过“一枝一叶一盆土”的作文备考思路。这只是一种简约、形象的比喻。它的完整表述是: 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4、所谓“一盆土”,并不排斥“多盆土”,谁要是有十盆土、百盆土,也无须将它们砸掉。但我坚信,纵有好土千盆,哪一盆没有浇水、施肥,那这盆土也没有什么用处。像当年背诵“语录”一样,为考试趸来一堆材料,而不致力于结合社会、人生认识和感悟,对写出一篇考场优秀作文毫无意义。正如无边瀚海,寸草不生!立足现实,我认为,对于学习负担很重的学生,一盆“水润肥足”的土也就足够。因为这盆土必会成为海阔天空思维腾翔的起航平台。一枝一叶具有勃勃生机,靠的不是土,而是水和肥;一盆土,是水和肥赖以发挥作用的依托。同样,考场作文生机勃勃,靠的是认识和感悟;而熟悉
5、的生活,是感悟形成、发展的依托。 这样,我们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多姿多彩的作文命题,能不能由“一盆土”承载;二是怎么将多姿多彩的作文命题在“一盆土”里培育成多姿多彩的作文。 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必须命题。作文命题,无论是哪种形式,标题命题、材料命题也罢,或是话题命题,究其实质都是不命题,或曰命制的其实都是一道题目。命题专家群贤毕至,运筹帷幄。可当大家神秘庄重地展开各自的手掌,写在掌心的竟是一道相同的题目!近三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元化”的局面被“多元化”取代,全国每年都会命制出十几个作文题目。我们发现,题目形式不再
6、单一,高考作文题所必须具备的开阔、普适、贯通的特性更加分明。所有这些题目,全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根本看不出此题与彼题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壁垒。 原来竟是一道相同的题目?说来新鲜,其实并不新鲜。 1994年高考作文是“标题命题”——“尝试”。由于当时考生群体的思路相对封闭,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只是单一地写自我“尝试”:尝试帮妈妈烙饼、尝试为同学理发、尝试麦当劳打工、尝试街上卖晚报、尝试帮邻居查电表之类的“尝试”。可是,1994年北京考场,也出现了一位不凡的同学,我们可以称他为作文思想解放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7、。这位同学没有像绝大多数考生一样写“我”的尝试,甚至没有写一个严格意义的人的尝试;他写了一位北京猿人“阿蛮”打造人类第一把石斧的“尝试”。作文的结尾写道: “阿蛮高擎人类的第一把石斧,面向西天狂吼,夕阳投射在他的身体上,在他身后赭红色的岩壁上,映现出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结尾颇具象征意义,也很有震撼力——工具的制造,使“猿”变成了“人”。人,手握石斧,就在地球上打上了“人”的鲜明印记;人,手握自己打造的石斧,哪怕是如此简陋的一把石斧,也注定成为人类栖身的这颗星球的主宰,就有了面对西天狂吼的权利。阿蛮打造的这把石斧,无疑
8、是开启人之门的一把钥匙,应是人类最伟大的“尝试”成果之一! 当年,这篇作文尽管得了高分,但仍被视为“另类”,甚至被认为是抄袭或套用。阅卷老师不能想象考生竟能开辟出这样一片“尝试”领域。我们不妨遐想,在高考作文命题“多元化”的今天,若以“尝试”为作文题目再考一次,那会是什么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