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试述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ID:2121537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试述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_第1页
试述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_第2页
试述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_第3页
试述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述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述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文字学上有传统六书之说,指事是引起颇多争议的造字方法,以往研究多侧重指事字的定义、界说、结构等方面,很少涉及指事字的表义功能。本文在前人诸多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指事字的概念、结构、类型等方面,并以此探索指事字的表义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了解指事字的表义功能,对汉语文字学习有很大作用,了解指事字的表义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记忆汉字。  关键词:指事;指事字;指示符号;表义功能  :H121:A:1005-5312(2012)15-0097-01  一、指事字概述  许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

2、也。视而可识就事而言的,事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指示符号,指示符号表达的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察而见意的察是解释指的,指可通稽,有审察之义。通过对比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指事字与会意字的区别,我们能很容易地为指事字做个界定,指事字是那些记录抽象概念的、易识易解、笔画简单的汉字。  二、指事字的结构类型  一是由纯粹符号构成的以表示抽象概念的指事字,以抽象符号表达词义,不表示任何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些抽象难以象形的概念,为数很少。如上、下。  一是在象形基础上加注指示符号以表示抽象概念的指事字。指示符号在这里不独立使用,只参与构字,发挥两种作

3、用:在整体中标明特定部位或标明难于表现的事物、属性,这种指事字的数量相对较多,例如刃、甘、寸、本、末等。  三、指示符号是指事字的根本标志  两种指事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包含一些特殊符号,我们称为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纯粹抽象的符号,我们可以称之为抽象符号,用抽象符号来表示概念或意义有一定难度。一是起标记作用的指示性符号,这类指示符号一般都是添加在象形字基础之上,数量较多。  指示符号的演变与人们的书写工具、书写习惯、汉字形体规范等诸多因素都分不开。指示符号形体的统一,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与交流。  四、指事字的表义功

4、能  汉字有不同的表义手段,指事字的表义手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相同符号的累叠,汉语汉字中只限于一、二、三、四里四这几个数目字,它们是用一合格笔画累叠起来表示1、2、3、4数的概念的。  二是利用两个符号之间的空间关系来表示概念的指事字,汉语汉字也只限于上、下、八三字。  三是添加指示符号即是在所勾勒的具体事物的形体上加注指示性符号,这类指事字为人所熟知,数量较多。  结合指事字的结构特点和表义手段,指事字的表意功能分析如下:  一是纯指示符号构成的指事字,也就是说非字部件构成的指事字,通过抽象的指示符号之间的某种关系来表达字义。

5、如上下,通过指示符号表示出上下这两种位置关系。  二是在象形字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事字,象形构型基础就是该种类型指事字表义的基础,指示符号不能独立存在,而是附加在象形构件基础之上起标示功能,标示出意义所在。承担标示功能的部件一般为非字部件。指示符号在汉字构形中,本身只具有指示作用而没有指代意义,那些添加的书写符号,它们的指示作用或指代意义完全只是在特定的指事字里,借助它所依附的形符即象形字基础而临时获得的。  由此可见,指事字表义都离不开指示符号,指示符号的构字及表义作用就更加突出。  五、指事字表义的局限性  指事字用象征符号表示词

6、义,依赖具体字形,添加上指事符号表义,或直接组合抽象的指示符号来表达概念。运用这种简单符号表示抽象的、复杂的、不能象形的意义是相当困难的,何况真正抽象的意义,既然无形可象,那就难以指点出来。指事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绝大部分字都不需要用指事来表示,要说明客观物体,可用象形来表示,要说明抽象概念,可用会意来代替。因此,指事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数量并不多,《说文解字》中指事字只有125个,汉代以后基本上没有再造过指事字。  综上,指示符号是指事字表义的关键,抽象概念用这种指示符号表示出来,显得具体生动。由于指事字的形体一部分还有象形字基础

7、的存在,所以其表义性还是比较直观的,具有一定的直接性。虽然指事字在表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指事字弥补了象形字不能表示复杂事物或抽象含义的缺点。汉字是为了适应交际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书写符号系统,研究作为造字方法之一的指事的表义功能,将对文字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了解指事字的表义功能,可以更好地学习汉字、理解汉字、记忆汉字,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字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