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doc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doc

ID:20889122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7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doc_第4页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中心学校唐俊美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贯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主旨,这是教学一线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面对和认真探讨的问题。我认为,理解和掌握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切入点是初中历史教师走进新课程的关键。一、教师要探索隐性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和“机械执行者”,而应该是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改革

2、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求教师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发、丰富、研究中学历史课程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在课程目标方面,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研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显性目标,还要潜心发掘和探索其背后包含的隐性目标。一般来说,隐性目标包含伦理、道德、情感、人格、精神、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人文学科责无旁贷的任务。历史学科是最基本的人文学科,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历史教学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

3、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据此,历史教师要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使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关乎历史教育的成败。如,在学习“江南经济的开发”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历史内容时,我们不难发现,江南经济、文化取得重大进展,不是在统一的秦汉时期,而是在南北分裂对峙的六朝;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在大一统的隋唐时期,而是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两宋时期。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问到,这两个时期,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较为活跃,而恰恰在这一时期又是政治上处于分裂割据、封建中央集权遭到

4、冲击和削弱的时期。这里似乎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承认区域经济在分裂割据时期发展较快,是否有悖于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传统说法?教师可以就此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探究性学习,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辩论式,也可以是诸如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等。总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方法,即应该全面、客观、辩证地考察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的说来,统一比分裂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为各地经济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而分裂则引发了许多战乱和纷争,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当中央集权过度强化时就造成地方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权和主动性,区域经

5、济的发展被纳入与集权政治需要相适应的轨道,导致各地区之间缺乏竞争,经济发展的活力被扼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分裂割据打破了高度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萌发出了“新因素、新事物”,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正如著名史学家韩国磐先生所说:“事物总有两个方面,恰恰也正在这两个方面,孕育着新事物,萌现出新曙光,赋予历史发展以新的活力。”8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历史教师对于沿袭多年的传统说法,不应该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而应该尊重事实,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历史事实与人们已有的认识不相符时,需要改变的是人们的认识,而不是历史事实。这也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现。只有教师

6、具备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引导学生学会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认识人类社会,汲取智慧,陶冶品性,继承文明,激励上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精神教育的隐性目标。二、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教师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以下

7、做法值得借鉴。(一)范式引领。所谓“范式引领”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内容进行讲解,以此作为范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理解学科知识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原理,并借助于这些原理和学习方法的“迁移”实现活学活用。例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如,“评价汉武帝”“评价唐太宗”“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教学时,教师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