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家、作家老舍

戏剧家、作家老舍

ID:20876439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戏剧家、作家老舍_第1页
戏剧家、作家老舍_第2页
戏剧家、作家老舍_第3页
戏剧家、作家老舍_第4页
资源描述:

《戏剧家、作家老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戏剧家、作家老舍戏剧家、作家老舍  老舍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2、。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相关链接:  老舍纪念馆老舍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原为老舍故居,即“丹柿小院”,1999年2月1日正式开放。  “丹柿小院”是1950年老舍旅美回国后购置的,这是

3、一座北京旧式小院,小小的黑门坐西朝东,进门为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要部分:东西各有三间厢房,现辟为展室,从第一篇小说《小铃儿》到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老舍先生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再现了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北房三间,左右各一间耳房,现为原状陈列,展示了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在这不大的客厅里,曾聚会过很多文化名人,周总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边的沙发上,与先生亲切交谈。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兼工作室,书房小而朴素,硬木镶大理石书桌上至今还摆

4、放着老舍喜爱的几件文玩:一枚齐白石为他刻的印章,一只冯玉祥将军赠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笠翁李渔书画砚”。就是在这间小屋里,从1950年到1966年的16年中,老舍写下了《龙须沟》、《茶馆》和大量曲艺、杂文、论文、诗歌、散文。  老舍喜爱养花,写作累时,便到院中赏花,院中的柿树也是他亲手栽下的,绿叶丛中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小院因此得名。  这就是老舍纪念馆,这就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的老舍的家。  酷爱生活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是个酷爱生活的人,他在写作之余爱好甚多,诸如打牌、画画、书法、养猫、养花等等。 

5、 养花,算是老舍先生最大的爱好。他不论走到哪里,案头总要摆上一瓶花,让花陪伴着他。插花的瓶子,也许是一只瓦罐,也许是一只玻璃杯。花呢?什么都有,有时是路旁随手摘的一束野花,有时是一枝含苞待放的早春桃花。抗战后,花瓶又跟着老舍出现在美国纽约的公寓里。老舍在那里创作了《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和《鼓书艺人》。回国的时候,他把花瓶郑重地送给了翻译家郭镜秋女士——《离婚》和《鼓书艺人》的译者。  解放后,老舍不再需要花瓶了。他有了一个小花园!1950年,老舍搬进了北京一座小四合院。从此老舍就和夫人在院子里养起了菊花,一共养了100多种,

6、300多棵。每到秋天花朵争奇斗艳,真可以举办个小菊展了。这就是老舍著名散文《养花》一文提到的情景。  养菊花,对老舍来说是爱好,更是一项极好的体力锻炼。菊花培育期长,要整整伺候一年。浇水、换盆、拿虫、剪枝、上肥,劳动量相当大。老舍每天摆弄它们,正好和他的写作生活相调剂。写一阵子,出来浇浇水,搬搬盆,呼吸点新鲜空气,活动活动腰腿,再进屋去写,如此循环,有劳有逸,大脑和身体得以轮流休息,得益不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