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42189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小学数学新课改喜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小学数学新课改的喜忧小学数学新课改的喜忧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我乡小学数学学科从去年秋季开始一年级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开始实施新课程之前,市教研室对全体教师以新课程为主要内容的通识培训,对新课程的课任教师上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同时积极参加第五区域的一系列新课改教研活动。为了进一步总结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教学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思。一、新课改的喜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学生的思维灵活了;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1.师生关系的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一向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听从与配合。一些教师比较认同教师就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通过学习与实践,欣慰地发现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只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听新课程的课中,没有发现一个教师是板着脸孔、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一位老教师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本班的实际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探讨“10+20”你是怎样想出得数的?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算法,教学效果良好。这位教师很有感触地说“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真不简单!”在课改的今天,许多教师不但在教学态度上表现出亲切自然,并且在教学语言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过去教师让学生发言时,总是说“你讲给老师听”,现在更多的是说“请你讲给大家听听”。过去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时,教师总是说“你坐下!”现在更多的是说“别急,再想想!”或“谁来帮一帮?”这样平易近人的教态和平等待人态度就可以使学生紧张的心情恢复了平静,再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新课程中,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建立了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观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同时逐渐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理念。2.课程观念的变化 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许多教师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现在教师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在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下多角度、全方位创设情景、合理灵活地处理运用教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用数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学生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兴趣盎然的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左边有3个同学,右边有4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穿校服的有5个同学,不穿校服的有2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2个,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的数学课程观,不再把数学课程只局限于数学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应该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即教学内容的选取既要体现学科性,更要体现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注意适时适度的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并与艺术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以往的“纯数学教学”。如在教学了“图形的认识”以后,老师让学生分小组把学过的图形拼组成一幅图画,并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由什么图形组成,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许多教师开始改变了以往的忽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如“人民币认识”的教学,许多老师就注意先让学生说说你对人民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互相说说,在这样的互教互学中很自然地引出新课的学习,并从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既让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数感,更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 新课程创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确实这样的观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如有的教师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找规律”时,引导学生找出课室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们找出了窗帘布的花边、吊扇的安装位置等等,改变了过去的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又有的教师在教学“用数学”时,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收集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两个学生在进行跳绳活动,让学生统计跳绳的下数,可以提出“一共跳了多少下?”“某某比某某多跳多少下?”“某某比某某少跳多少下?”等数学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小统计以后,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表的制作;有的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摆摆、说说,在探究中学习,得出多种算法,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的体现在师生互动多,学生活动机会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说出不同的见解。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体现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4.学生思维的变化新课程的标准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实践反馈来看,的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能体现了这次课改的目的。如一年级的“序数”的教学,学生能用不同的角度(从正面、背面来看)看问题,说出“小明是第几个?”又如二年级的“对称图形”的教学,教师用各种图形和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动手画出其对称轴。实施新课程后,学生的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大大地增强。5.评价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通过学习,改变了一些旧的评价观念,过去重视终结性评价,现在更注重过程性评价,由教师的单一评价已转向多样化互动评价,尊重个性差异有了新举措,注重了反馈、激励功能,更关注学生整体发展,评价具有全面性,公正评价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有的教师采用学校、学生也共同参与评价,改变了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方式正逐步改变。不但参与新课程实施的师生有了上述所说的变化,还带动了其他年级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教的是旧教材,走的是一条新路子。从而使整个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都有了较大的转变。二、新课改的忧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反思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忧虑。1.《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参与新课改的教师之间的差距很大参与实施新课程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旧路”;有的只满足于课堂的热热闹闹,忽视了最基本的“双基”教学。有的教师因年纪大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3.学校对新课改经费投入力不从心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校虽然安装了多媒体教室,但是没有使用多媒体所必需的软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缺少必要素材,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希望对山区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4.教师的素质有待于加强近几年来,我校没有年轻教师的充入,在职教师年龄过大,教师的素质不高,适应新课改的能力较弱。有的教师缺乏应用现代化教育的能力,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这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5.合作学习如何从形式走向实质有待加强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讨论讨论,动动手,再让一个学生起来汇报,其他补充,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考虑合作的时机。这主要是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未能理解,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未能认识和把握合作学习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6.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造成评价失真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你真聪明!”“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更有些教师对一些学生的错误回答也不敢马上加以纠正,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对表扬的“迷失”,就会造成评价的失真。这主要是未能掌握激励性评价的“度”而造成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