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ID:20380460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_第1页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_第2页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_第3页
资源描述: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2、第1... 摘要:介绍了广东英德市北部山区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效应、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措施,促进自然环境良性循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关键词:水资源;自然保护区;石门台中图分类号:TVZ13.4文献标识码:A:1001-5221(2002)02-0121-04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是1998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1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面积大,森林茂密,具有亚热

3、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性和过渡性、珍稀性和自然性,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具有全球意义的研究价值①;同时,水文效应显著,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优化水质也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珠江三角洲的绿色生态屏障,又是珠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加强对其保护和管理,对促进本地及其下游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研究其水文效应、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对充分发挥保护区的功能和作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①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1.1自然地理条件石

4、门台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的英德市北部山区,扼北江两岸,为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约在北纬24°17′49″~24°31′49″,东经113°01′11″~113°46′22″处。东西最长约74km,南北最宽为24km,土地面积达8226thm2,其山丘区为78660hm2,平原区为3600hm2。构成本区的岩层主要是泥盆系的变质砂岩,岩性坚硬,不易风化,故地表成土过程缓慢,风化层及土壤层瘠薄。河流深切,造成山高谷深,并多峡谷和嶂谷,砂岩峰林地貌发育,多裂点(瀑布)。由于本区东西部的地层褶皱强度不同,

5、东部强烈,西部舒缓,故山地形态东部山峰尖锐,山脊呈锯齿状;西部山峰顶和脊线起伏均和缓,甚至出现单斜山(西侧)特殊地貌②。②黄少敏,张金泉.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地质与地貌.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2001.本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船底顶海拔1586m为最高峰。以800~1400m的中山地貌为主,占土地总面积83.6%,其中海拔1000m以上的高峰300多座,全区平均高度800m;大部分坡度达24°~45°。本区河流众多,但较短小。河长4km以上的出境河流就有18条,都属北江流域,北江干流纵贯本区中东部。

6、由于山高谷深,河流的比降大,最小比降为2.53‰(黄洞河),最大达到170.13‰(十二度水),大多数在40‰~110‰。河谷多呈“V”字形,且多峡谷和嶂谷,因而多急流、瀑布和涌泉。区内最大瀑布落差达200m,最小也有5~6m。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8℃,1月均温为3.6~10.9℃,7月均温为22.5~28.4℃。多年平均降水量达2364.7mm,为广东3大降水中心之一。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874.9mm。本区植被以天然常绿阔叶林占优势,森林面积达62680.2hm2,占

7、全区面积的76.2%。林分郁闭度0.8~0.9,覆盖率超过85.9%。土壤类型在海拔300m以下为赤红壤,300~600m为山地红壤,>600m为山地黄壤;由于岩性坚硬,风化程度低,风化层及土壤层浅薄。其他非地带性分布的有草甸土、石灰土、水稻土③。③谢正生、曾曙才.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2001综合科学考察报告,2001年.2水文效应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水文效应显著。2.1增加降水量,促进水分循环由于本区地势高度大,又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南坡),极利于形成地形雨;而且降水随高度增高而增

8、大,据统计,本区年平均降水量随高度的递增率为44.1mm/100m;森林茂密,植被蒸、散发量大,增大空气湿度,据观测,本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0%~90%;林冠粗糙;又利于加强气流上升运动[1]。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增加降水量。据测算,本区平均每年较边缘地带增加降水量308.7mm以上,为广东3大降水中心之一。除了增加降水量外,森林还增强了水的下渗强度,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水分循环作用。2.2 增强下渗量,促进地下径流的形成与运动本区山高谷深,坡度大,岩性坚硬,风化层及土壤层浅薄。上述因素虽不利于水的下渗,但本区森林茂密

9、、覆盖率大,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层较厚及其改良土壤等因素,则有利于增强下渗量[2],促进地下径流的形成与运动。据推算,本区森林多年平均增加地下径流总补给量为269.09mm,占地下径流总量的62.5%,比无林石山大得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