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99449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策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策问题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根据高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从知识结构,教法学法,思想方法等方面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索适应高一新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接数学知识有其系统性,但数学教学有其阶段性。高一数学教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正处于阶段性的飞跃。人的成长有其连续性,但生理心理发展也有其阶段性,高一学生正处在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也正处于阶段性的飞跃。于是在高一学生的面前,展现了一系列的矛盾: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能力的矛盾,数学知识的逻辑严密性与学生理解能力的矛盾,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与学生生活阅历的
2、矛盾,高中学生应具有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滞后性的矛盾等等。高中教学与初中教学客观上必然存在差异,学生必须经历一个适应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尽早完成这一过程。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飞跃正常进行?如何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知识密度大,难度增大,教学速度加快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的思想、志趣、品质,习惯由未定型向基本定型发展?每一个高中教师都必然面临这些问题。自觉地进行“衔接”的教学实践,积极衔接,顺利过渡,对于减少两极分化,缩小差生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只有当教师具有较强的“衔接意识”,自觉地探索衔接过渡时,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解决
3、“衔接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途径。一解决好衔接,要重视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高一新教材中,有许多都是以初中的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初中的教材,进行升华与提高。例如在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研究中,可以重点将初中的二次函数进行升华。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习中,可以联系到初中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正、余弦定理的教学中,可以由初中解直角三角形中学到的边角关系,从而引入到斜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所以高中教师不仅要吃透
4、高中教材,而且要了解高中各个新知识在初中的基础,对于那些属于初中数学学过的知识的发展或提高的,可以而且宜于从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来引进新课进行探讨,这样由旧出新,就容易激起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积极性,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于某些新知识,可以用来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的,要充分加以利用。其实,知识的衔接,就是知识结构的转化,也就是处理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关系,从旧的基础上引申新知识,在新的高度上深化旧知识,从而形成知识系统。因此,衔接工作主要是通过新授课进行,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有关知识进行对比或类比,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二解决好衔接,要重视选择恰当的教法
5、培养目标在发展,教法必须相应发展。例如,在初中阶段对函数性质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直观,不要求论证;虽然也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但一般不要求应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论证一些代数命题;但在高中数学中则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学生解证明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必须注意在继续对学生培养运算能力的同时,着重对学生进行推理、论证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法上要做到衔接而不长期停留,过渡而不过早跳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上,来确定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如教学节奏逐步由慢到快,创设问题情境,利用问题串,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允许学生出现不足、错误;提倡学生参与自由讨论,鼓励学
6、生相互修改、补充、完善等。总之,教师要面对新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为实现教学和教育的三维目标,分析可能采用的各种教法的利弊,在课堂的不同环节,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求效率、效果的双优。三解决好衔接,要重视指导正确的学法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
7、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